第二十四章 暗度陈仓(二)
所畏惧,但他此时此刻特别害怕项羽这个人头脑一热,直接带着军队来灭掉刘邦。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留在栈道这边的张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刘邦原本派张良以韩王司徒身份略取韩地,张良善谋略但不善将兵作战,所以没有取得什么进展,一事无成。于是张良改作信使,干起谋略老本行,送给项羽两封信,给项羽出出坏主意,引诱项羽放松对刘邦的防范,把项羽的兵祸之灾引向齐国。
一封信是张良写给项羽的。主要内容是,汉王所得的封地本不是他应得的,他只想要得到关中地区,若能履行“先入关者为关中王”的盟约,即适可而止,绝不敢也不会再向东进发。
刘邦危险性最小,他的军事行动,只是想夺回关中王的位置,并不想反叛,不要误会,刘邦忠心耿耿,愿意臣服于项羽。
刘邦的心思,张良最清楚,志在天下。
张良不是道德君子,大言不惭,又在忽悠别人。
另一封信不是张良写得,而是转发田荣、陈余写给天下诸侯王的公开信,主要意思是,我们齐国和赵国准备联手消灭楚国,项羽不仁不义,大家不要去帮他,要帮忙,来帮我们的忙。
两封信一对比,如何选择一目了然。刘邦只想进入关中,田荣却要偷袭项羽、消灭楚国,这么简单的选择题,下决心吧。
霸王,您进攻的方向,必须是田荣。
如果把方向弄错了,即使再努力,也是徒劳。
不要犹豫了,优先干掉那些不臣服于您的反贼。
项羽就这样被张良忽悠了。项羽不再犹豫,终于下定决心,打消了向西攻击刘邦之意,而是决定亲自攻伐齐国田荣。
站在后来者的角度,项羽的选择是错误的。
但就现实情况来看,讨伐田荣,势在必行。
项伯的意见不是没有道理,田荣是带头人第一个造反,齐国又是国富兵强,如果项羽西去征讨刘邦,田荣不会无所动作。
最为关键的是,齐国近,关中远。
可以说,一个是心腹之患,一个是皮癣之忧。
自身安全要摆在第一位,项羽的当务之急,不是救援章邯、讨伐刘邦,而是尽快平定齐地的叛乱,以此确保自身的安全。
这样的考虑,虽说不全面,不能说是错误。
没考虑到的,就是章邯和整个关中地区,对于项羽来说有多么重要,同时他也没有意识到,刘邦是一个何等厉害的人物。
没有选择定都关中,是方向性的错误。
一步错,步步错,只能沦落到了现在这个样子。
项羽的强悍,只
(本章未完,请翻页)
能延缓自己的灭亡,而不能改变什么。
不过现在,还是项羽说了算,拳头才是王道!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项羽开始行动,亲率主力平定齐地。当然,其他方向也有安排,没有闲着。
项羽封以前的吴县县令郑昌为韩王,防范汉军东进。
项羽派萧公角另领一军,去扫荡彭越的游击队。
遗憾的是,除了项羽这一路,其他都以惨败落幕。
大家会提出质疑,就算项羽不能亲自讨伐刘邦,也可以安排得力干将救援章邯,即使不能打败刘邦,也要维持相对平衡。
可以质疑,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项羽亲自出马,马到成功;安排手下出征,总是不堪一击。
项羽凭个人能力独领风骚,但不是合格的领导。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领导”?
用官方的语言来说,领导,是指在正式组织中经合法途径被任用而担任一定管理职务、履行特定管理职能、掌握一定权力、肩负某种管理责任以更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个人或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