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千古一帝
秦始皇不是一般伟大的皇帝,而是千古一帝。
一切新事物的诞生,都要从命名开始说起。
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志得意满,觉得目前的名号,已不能与自己的丰功伟绩相匹配,就让大臣们拟定新名号。
丞相王绾、廷尉李斯等根据“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的惯性思维,请秦王嬴政上尊号为泰皇。
嬴政很有创新意识,既没有否定大臣们的意见,也没有照搬照抄大臣们的建议,自以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留“皇”加“帝”,命名为“皇帝”,并独占了“朕”字,用以自称。
从此,赢政有了“始皇帝”新名号,秦帝国有了新的灵魂。
这个灵魂,就是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皇帝”的命名,确定了中华文明二千多年的帝制框架,大家都踩在秦始皇的肩膀上,遥望前方。
秦始皇在中央创建了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渠,修建直道等等。
丰功伟绩,无与伦比。
说的更宏观一点,秦始皇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总之,秦始皇不仅是影响中国历史的皇帝,更是影响世界发展的千古一帝。他值得所有中国人骄傲。
这是秦始皇雄才大略的一面,也是好的一面。
有好的一面,当然也有不好的一面。
伟大的人,有一个通病,自负。
越伟大的人,越自负,听不进合理的意见。
秦始皇也不例外,自负的秦始皇在统一天下的同时,也给秦王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政治上犯了一系列错误,导致秦王朝在灭亡的道路上越滑越远,本想千秋万代、传之无穷,没想到二世而亡,大大出乎秦始皇的意料。
真是应了一句老话,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秦始皇不是一般的智者,所以他的错误也不一般。
每个人都有错误,有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掌握最高权力的皇帝,犯大错误时犹如脱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拾。
有一种始料未及的错误,也是秦始皇最大的错误,让人惊诧不已,就是彻底实行郡县制,摒弃分封制。
大家可能会骂我,秦始皇之所以成为千古一帝,就是因为实行郡县制,摒弃分封制,你这样信口开河,会挨打的。
先不要着急打人,我也不是随便说说。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当时的人大多和我一样的看法。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吃哪个朝代的饭,就说哪个朝代的话。
秦始皇刚统一天下,丞相王绾等大臣就进言,一方面大力称赞皇帝陛下雄壮威武,一统天下,值得万民敬仰。
谈正事前总要吹捧一下,这是套路,总不会错。
接下来谈的正事比较大,大到涉及国家体制更改。
皇帝陛下一统天下,万民敬仰,但燕国、齐国、楚国地处偏远,不把各位皇子封到那里为王,就无法镇抚那里的百姓。恳请皇帝陛下恩准,封立您自己的儿子为王。
秦始皇觉得王绾众大臣的进言不无道理,反正都是封我自己的皇子,肥水也不流外人田。这样干,似乎也不错。
于是秦始皇就把这个建议交给群臣商议,群臣山呼万岁,一致认为这样做有利,皇帝不要犹豫了,下定决心吧。
秦始皇看到群臣响应,即将排除犹豫、下定决心的时候,廷尉李斯跳了出来,独树一帜,发表了自己不同的意见。
李斯的意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证据链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