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返2000 > 1—2 卖老宅

1—2 卖老宅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早在五月份,全市下发了《关于打造乡村旅游经济的几点建议》的学习文件,要求全市十县一区认真领会贯彻文件精神,做好各辖区文物古建的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积极做好做透村民的思想工作。争取五年内逐步完善乡村旅游各项硬件设施和配套建设,为文明F市,魅力F市,古韵F市添砖加瓦。

文件指出在确保扶贫攻坚的工作前提下,加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让老百姓能够在自己的家门口休闲旅游,充分享受到社会主义发展带来的物质成果和文化精神熏陶。

自此,轰轰烈烈的仿古改造建设工程拉开序幕,老墙砖,老木梁,石雕石柱石基石磨石盘等等各种老物件,纷纷涨价一物难求。

四处漏雨的老房子成了香馍馍,让推倒建房的老百姓悔不当初,埋怨这个文件为何不早几年下发,好歹也能卖个材料钱。

头脑灵活的约下亲朋好友,在老百姓还未清醒认识之前,到农村大肆扫荡,花低价买下那些将倒未倒的破房子,表示只要地面上的材料,对宅基地根本不感兴趣,最后还雇佣老百姓帮忙拆除。

老百姓当然乐意啊,都是留守的中老年,能挣一点是一点。拿到钱的直乐呵,没东西卖的也能挣个苦力钱。

都想这哪来的傻冒,破屋烂墙都要,早年收木雕石雕的没话说,那玩意确实值钱,可你要说这旧砖老木梁能值钱,那是万万不敢相信的。

买卖之余,他们连那些个铺在地上的石板也全给挪走,然后再给地面稍微平整,美其名曰:为建设新农村做好路面硬化的前提工作。更有甚者,还有拆人家村里宗氏祠堂的,为此引发了好几起恶性群体事件。

本钱足背景深的更是创新思想投资建厂,雇佣了一大批老石匠老木匠,依托石雕木雕的原有花纹尺寸进行复制,采用手工加机器的混合做旧手法再上漆润色,短期沉淀后惟妙惟肖竟跟老古迹毫无二致,端的是精美绝伦!

正应了那句老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李文冬老家在方桥乡李家村,是李家村货真价实的土著村民,据他爷爷讲,打从有村子开始,他祖上就在那。为此他专门查阅过族谱,族谱上记载,明朝中期由一李姓豪族从M省迁居于此,距今已有五百多年。

李家老宅乃是清末民初时期由其曾祖所建,相对于遍地小洋楼来说,是名副其实的古建筑,而且保存完好,之前一直是他母亲居住,后来帮忙带小孩才搬到县里。每逢雨水季节经常让她内侄捡漏修补,时不时的回家看看,打扫整理。

老宅有别于徽派建筑带有明显的G派风格,青砖青瓦大气磅礴,整个屋顶呈漏斗状没有飞檐斗拱,宽二十米,纵深约三十米,坐南朝北四四方方将近六百个平方。

中间一个圆拱大门,门上悬挂着石匾,上书:光耀门楣。对应的一个后门,两侧各有一扇小门,屋里面没有假山溪水,也没有花园池塘,更没有水榭凉亭。纯房屋设计,共有上下两厅八间房。

房屋中间一个大天井,用青石板围成一个大水槽,下面是室内排水系统。两侧各有一座木制楼梯通往二楼,楼板上面比较低矮没有房间,是放农具杂物的所在,跟地下室的功能差不多。

老宅给李文冬最深的印象就是大,小时候在里面经常转迷糊,还有就是特别暗采光不好,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特色。他不明白就是这样一座老旧房屋,为何会引得那么多人趋之若鹜,在他母亲上县里帮他带小孩的时候,那些房梁上的绝美木雕全被偷的一干二净,就连天井那的青石板也不能幸免。

而就算这样,仍旧有人出高价欲从他手中买下。前几天接触下来,他感觉到这些人的强烈购买意愿。

虽然崽卖爷田不心疼,但变卖祖宅终究不光彩,所以他拒绝的很干脆,而现在他改变主意了。

有句话说的好:穷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