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劳谁都想要三
烈,因为能够恢复他们祖宗留下的辉煌,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需求,战功和土地就像两块儿大蛋糕,最好吃的肯定是两种蛋糕,混在一块味道最鲜美。
但是有的人,只吃一种,也就满足了,比如说那群降爵的人,他们只要能够有足够的战功,恢复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他们祖宗的爵位,就能基本满意了。
不过这群人声音比较小,大部分都是武士,个别几个运气好的刚刚突破成骑士,他们这个群体不能左右大局。
只能在旁边跳跳脚助助威,实力比较强悍的是后来的新晋贵族,他们区别于开国册封的来群贵族。
他们的爵位比较高,但是封地没有,就算是有也是非常小的,和他的爵位不能够匹配。
这批人需要的是封地,他们对战功的需求并不高,他们需要的是能和他们现在爵位匹配上的封地。
而现在的形式就是东部战区是战功多,没土地,而中部战区和西部战区是土地多,战功少。
除了中部战区,消灭的敌人够多,而且占的土地最多,关键一点是,需要奖励的人数少的多。
因为我们通过跨国贸易挣来的大量的金币,提前就把大批的士兵甚至实力一般的基层军官都用金币和牛给哄退伍回家去了。
而这些人的奖励,通通是我们私下完成的,根本就不用算在军部的奖励名单上。
这样一来,很多的杀死杀伤敌人的奖励就可以直接到军官的脑袋上,别看每个士兵需要的奖励不多,但是架不住积少成多。
几万人的很小的军功奖励汇集到一起,那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而这些奖励都归到我们的军官头上,这样一来,各级军官的军功和封地,就能够匹配起来了。
关键的一点是,当年的中部战区是一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地区。
他防御的边境线只比西部战区短一些,比东部战区的要长得多,而且和两个战区都接壤。
经常的,因为守卫责任的问题和两个战区扯皮,
战争的强度和东部战区差不多,跟西部战区就没法比了,
西部战区虽然防线很长,但是,那防守的地域大多都是人烟稀少的地区,只要守住堡垒。
哪怕他突破防线。跑到了防线的后面也捞不到什么油水,甚至跑上百公里都找不到一个值得抢劫的村庄。
所以双方的战争强度很低,或者说双方的作战意图都不强。
因为供应线的长度问题,双方部队的供给都不会太充裕,打的时候都要省着点。
所以实力比较低,又想混军功的,一般都是奔着西部战区去。
而自认为实力够强,就会选东部战区,因为东部战区离首都近,有个风吹草动,军部甚至皇帝就都知道了。
稍稍在前线表现的英勇一点,很快奖励就能落实,而中部战区就惨了。
因为距离的问题,中部战区的战报要四五天才能送到首都,这还是我发明了三轮自行车车之后,
由一些武士级别的通讯兵昼夜不停轮流蹬车,才能达到的速度,原来使用战马的时候少说得十几天才能到,
战功的奖励要比东部战区慢好几倍,也很关键的一点是,中部战区的兵力是最少的,防线却不短,
在这里当兵当军官的风险要比在东部战区大不少,所以在中部战区来混资历的贵族军官是最少的。
所以巴萨将军带着大部队回来的时候,真正身上有爵位的军官,也就五六十个人,且都是以勋爵、男爵为主,子爵都没几个。
其他的那些军官能够从平民的身份变为贵族,就已经非常满足了,所以,中部战区是最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