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定策
开春的盛京,依然还是一片凛冽之气,年前辽阳的大胜还没来得及庆祝,很快就被辽阳那边传来代善大败的消息给盖住了。
消息不胫而走,不仅仅是后金朝廷的高层们,就是连普通的百姓士卒,也在议论着这个事情。
很多人不敢相信这种事情的发生,不过,从前线回来的阿济格和阿敏,很快确认了这个消息的准确性,而回到盛京之后,虽然皇太极没有下令惩治他们,不过,两人回到自己的府邸,闭门不出,就仿佛是被圈禁了一般。
一切不好的消息,被压了下来,但是一切不好的消息,仿佛都被印证,几乎所有的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百姓士卒,都在等待着朝廷的反应。
十二月,正红旗旗主贝勒代善被命镇守辽阳城,非令不得返回盛京。
一月,阿济格和阿敏,被朝廷下令贬为贝子,且从各自统属的所旗中,调拨了数个牛录的兵马到其他各旗,镶蓝旗和正白旗上下,一时哗然。
二月初,正蓝旗旗主贝勒阿巴泰之女暴病身亡,其外孙李启吉等人,不胜悲痛,数天后随其母而去。
数日后,原来从大凌河投降过来的明军祖大寿部,从各地汉军旗中甄别出来,退军为民。
在普通人看不见的地方,后金朝廷正在努力地消弭着镇江堡大败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且将再次可能导致这种失败的各种隐患一一清除。
二月底,西关堡,辽阳城里,各自出现了数支属于蒙八旗的兵马,接替了原来驻军的部分防务。
这些消息,一条条从军情司的人收集打探到,然后变成了军情衙门的案卷,送到了江晚的手中。
即使是在辽阳和镇江堡之间,还有着开州和耀州两座不大不小的城池做缓冲,但是,江晚看着这不停送到自己面前的这些情报,依然每一刻都有着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唯一能让他稍微宽慰一些的是,鞑虏的动作,大都集中的盛京和辽阳,西关一线,对于被镇江堡攻占的凤城,他们倒是一直都没有什么动作。
要么就是对凤城以东的宽甸以及朝鲜国的咸镜道,皇太极觉得这里并不怎么重要,要么就是,后金方面的军力,根本不支持在东西两线,同时开展行动。
江晚的判断,更倾向于后者。
从战略意义上来说,辽阳肯定更重要一些,但是从鞑虏占领辽阳已经数月以来,他们唯一的动作,就是派了一些蒙古八旗的兵马接替了原来的代善的正红旗的一些兵马,除此之外,他们并没有别的动静。
在后金的军事序列里,第一自然是所谓的“满万不可敌”的八旗精兵,其次就是这些蒙古八旗的兵马了,第三则是他们所谓的汉军旗的兵马,而最末等的,就是从朝鲜国已经其他地方征召的一些异国炮灰了。
当初祖大寿奉命组建的朝鲜火铳兵,就是标准的炮灰军。
但是,派蒙古八旗的兵马接替满八旗的精兵,这可不像要长期占据经营的架势。
尤其是从辽阳这边,他们掳掠了不少的人口和物资,运了回去,这让他们的行为看起来更像是一种掠夺性的占领,这和后金鞑虏一贯的作风大相径庭。
“属下的判断是,鞑虏在收缩实力!”高兴盛面对江晚的询问,说出了自己对鞑虏动向的看法:“尽管去年咱们大胜,歼灭的鞑虏兵马不过万余,但是,这万余人包括了鞑虏三个旗的兵马,算是彻彻底底将他们打疼了一次!”
“后金八旗兵马,因此战实力变得此起彼伏,这个时候,将在外的精兵调回去,或者是他们之间争权夺势,也或许是皇太极要重新整合一下后金八旗的军力,但是不管怎么看,这之后的结果,对咱们也好,对锦州那边也好,都应该不是好事!”
“蓄力待发么?”
江晚微微点点头,他同意高兴盛的判断,有炮灰驱使,当然要省着用自己原本人数就不是很多的八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