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在长辈默许下的青梅竹马
宋老太太和沈氏婆媳俩,难得这么同仇敌忾地对付宋念,还被他一句话憋了回去。
沈氏犹豫了一会儿,还是说:
“不管怎样,我们对郑家小娘子并不了解,哪怕看他父兄、以及祖母娘亲都还不错,但谁也不能保证,这小娘子就和我们箴哥儿合得来呀。能结亲是好事,可我就是怕俩孩子的性情实在不搭,岂不是成了一对怨偶?”
宋念大概明白了家里人的意思,倒不是对郑家或者郑梅不满意,她们就是觉得,还不够了解对方,怕合不来。
然后他的眼神落在了宋筠的身上,毕竟整个宋家,也就是她和郑梅接触得多一些,好歹聊了有半个时辰呢。
然后宋老太太和沈氏和沈家外祖父母也把眼神移了过来,似乎都在等宋筠说话。
宋筠其实对郑梅印象还不错啦,虽然她前世对数学真的极为抗拒,但有一天,你发现身边的女性,无论是老太太,还是妇女、少女,她们在做的都是针线、管理家务、相夫教子,出身好一些的又还没出阁的,还有点时间学学琴棋书画,但也带着种“女子学这些并没什么用,不过是自娱”罢了的随波逐流感。
这时候有个七八岁的小娘子,很清晰地认识到“我喜欢算学,我想学算学”,不得不说,给宋筠一种如沐春风之感。
最起码,这是个清醒的人,也是个不会轻易被人左右的人,这点让宋筠很羡慕,毕竟她前世忙着和家里人较劲、忙着挣钱,这一世又总觉得在古代被限制得多,所以急着去抓住能抓住的每一个机会,却很少去想,自己真正喜欢什么。
不过宋筠想了想,没支持也没反对:
“我是觉得梅姐姐性情很好,而且很聪慧,但是否适合二哥,我就不知道了,我还小呢,不懂这些的。”
沈氏其实对郑梅的出身很满意,宋箴是次子,哪怕他们做父母的是尽量同样重视几个孩子,但在外人看来,次子的确是不如长子受重视的。
而宋箴的学业又的确没有哥哥宋策出色,进士的孙女,哪怕她爹只是秀才,对宋箴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了。
最重要的是,此刻的她和宋姑母当年有了微妙的共同点,那就是丈夫能不能考上进士还在其次,儿子的前途反而更重要。
有个进士做岳家祖父,这相当于,宋箴还不到十岁就能得到进士的指点,起点比宋念还高呢。
不过,再眼馋人家的出身,沈氏还是说:
“你要在先生这里读书,我们过段日子说不得也要搬来,那就先等一等呗,等到我们过来了,和他家接触的多了,再谈这门婚事。想必郑家也想看看箴哥儿如何吧,我们两家先有这么个默契在就行。相公,你觉得呢?”
郑家还真是这个意思,男人们粗心,总觉得寻的女婿家里有前途、自己有能耐就成,女眷们可不会这么想。
哪怕郑老夫人和郑家娘子听了丈夫的话,都不反对,但心里还是有疑虑的,尤其是郑翰林的老妻,比起儿媳妇,更敢质疑郑翰林的决定,所以当晚她就问了:
“宋家的箴哥儿为人如何,你不过是见了一面,即使真有一意向,也可以慢慢观察,觉得不错了之后再提。何必这么早就问呢?倒像是咱们家小娘子上赶着嫁人似的。”
如果是为了让孙女嫁到有前途的人家,那让二女儿在京城帮忙找一户,也不是不可以。即使是在府城,以自家老头子的身份,想找个有前途的人家也不难,又何必抓着宋家不撒手呢?
郑翰林却有自己的办法,他问老妻:
“你不是说想给丫头找一户人口简单、没有乱七八糟事的人家呢?
郑老夫人一顿,的确如此。她小女儿嫁的那户人家虽说是京里人,家里有人做官,可家里人口实在是多,三世同堂,每代都有好几房,甚至还有庶出,也不分家,乱糟糟地都住一起。
他女儿都不能说是受了委屈,只是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