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远亲不如近邻
王警官根据女童尸体的切割工具,还有上面残留的木屑来判断,凶手极有可能是一个木匠。
他查到木材加工铺王达家里的时候,却发现王达已经被残忍的杀害并肢解在家中了。
从现场的情况来看,凶手是在杀害王达之后,换上了王达家中干净的衣物而后逃离的作案现场。
案情已经明了,可是杀人动机是什么呢?
王达掐死五岁女童并碎尸掩埋的动机是什么?凶手杀死王达的动机是什么?
王达和这个五岁女童究竟是什么关系?女孩身上的瘀青是怎么来的?
也许凶手是这个五岁女童的父亲,来这里为女儿报仇。
当然,这只是王警官根据现场情况的一个推测。
本案还有很多疑问需要解答,这些问题不弄清楚,本案将永远不会明了。
这个木材加工铺左右都有邻居,他们长期和王达做邻居,对他一定有所了解。
在传统刑侦中,调查走访是必不可少且非常简单有效的方式。一个目击证人就可以直接改变案情的走向,目击证人的一句话,有时候要比现场直接带给我们的线索还要有效。
木材加工铺的左右邻居分别是一个汽车维修厂和一个跑长途运输的司机,房子的规格和王达家一样,都是一个小平房,前面有个大院子。
这是最传统的居住模式,与邻居家只隔着一道红砖矮墙。远亲不如近邻,邻居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
调查走访不是审讯嫌疑人,在非必要的情况下警方不会打扰居民的正常生活。现在是早上七点钟,隔壁的汽车维修厂传来声响,两扇黑漆大铁门被打开,发出吱吱的声响。
王警官立刻走向隔壁的汽车维修厂,老板刚刚打开大门,看着王警官走进院子都懵了。心想今天这么顺利吗?刚开门就有生意上门。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上门的不是修车的客人,而是一名刑警。
让他更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和自己一墙之隔的邻居王达家中,刚刚发生了一起命案。
“警察。”
王警官二话没说,直接向他出示了自己的警察证件。
这个汽车维修厂的老板叫刘克明,在这里开了十多年汽车维修了,他爹就是干这个的,所以他也干这个。像这种手艺活,子承父业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
刘克明和王达做了七年的邻居,七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人和每天朝夕相处的邻居成为朋友,也足以让两个陌生人变得熟悉,变得相互了解。
常人见到警察上门都是懵的,刘克明也不例外,不过他的第一反应不是警察上门找自己做什么,而是警车坏了,警察来修车。
“王达你认识吗?”王警官开口问他。
刘克明又懵了,定了定神,有些好奇地问王警官:“王达怎么了?他犯法了?”
虽然刘克明没有直接回答王警官的问题,但他的这句问话,已经说明了一切。他们两人非但认识,而且还很熟悉。
“王达平时是一个人住吗?”王警官认真地问道。
刘克明淡淡回答道:“不是,他有一个女儿。”
“他结婚了?”王警官有些疑惑。
因为警方在王达的家中没有看见任何一样属于女人的物品,而且王警官在来调查之前已经对宁州市的木匠进行了调查,户籍信息上写着王达未婚。
但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都是不符合规定的,王达很有可能没有登记结婚,和一个非法妻子交往,并且生下了一个孩子。
刘克明摇摇头,否认道:“他没有结婚。”
“他有情人?”王警官追问道。
刘克明还是摇摇头,否认道:“也没有。”
“那怎么会有孩子呢?”王警官很是不解。
刘克明笑了笑,向王警官讲起了自己的老邻居,王达的事情——
“我认识王达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