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阴差阳错的过关
“噔噔噔……”突然响起的敲门声吓了张恪一跳,打破了他魂不守舍的遐想。门被推开,一个面色和善,三十岁上下的军官也随之出现。
“这位大人上下怎么称呼?”张恪小心翼翼的措辞发问。
“打扰了,张先生。鄙人致远舰帮带陈金揆……”
张恪没有急着说话,只是在心中大叫道:“来得好,这是试探我底细的人到了。”根据张恪的记忆,眼前这位面容和善的青年军官,今年不过三十一岁,已经是署中军中营都司,擢游击,任“致远”舰帮带,兼领大副。正是年少时以“沈毅有略”著称的陈金揆陈度臣,清政|府第四批留美|幼童。
历史上的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9月17日,中日两国海军在黄海遭遇,发生激战。海战中陈金揆亲自操舵驾驶,冲锋直前,击伤日舰多艘。日本联合舰队为挽回颓势,便以第一游击队“吉野”等4舰向北洋水师旗舰“定远”进逼。此刻,陈金揆毅然转舵,“开足机轮,驶出定远之前”,迎战来敌,使旗舰转危为安。在激战中,“致远”中弹甚多,水线下受伤漏水,船身倾斜。陈金揆镇定自若,与管带邓世昌密切配合,激励将士,拚死搏战。即在本舰势将沉没的危急关头,仍然有进无退,“于阵云缭乱中,气象猛鹜,独冠三军”。为了保证全军胜利,邓世昌准备与敌舰吉野同归于尽,对陈金揆说:“倭船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金揆甚以为是,便开足马力,“鼓轮怒驶,且沿途鸣炮,不绝于耳,直冲日队而来”。而后陈金揆与邓世昌同时落水,英勇殉国,时年33岁。
这样血淋淋的惨痛历史,这样响当当的英雄人物,只能让张恪高山仰止,再升不起对近日来致远舰上下对自己提防怠慢的抱怨之情。
不过现在可没功夫向陈金揆表达什么仰慕之情,邓世昌派这样一个同样有海外留学经历、知晓洋务的人物来试探自己这个“旅欧华人”,只要一个不慎,被陈金揆看出破绽,恐怕顷刻间就要性命不保了。
陈金揆静静的打量着眼前这个留着短发男子——个子高,皮肤白皙,身材匀称健康,脸似刀削,剑眉星目,鼻梁端正。用陈金揆自己的话说,就是长得极其体面、排场,算是少有的美男子了,最重要的是身上那股勃勃生气,确实不像久居国内之人。问询的语气也就越发的客气了其来:“敢问尊驾仙乡何处,来我大清所为何事?”
“在下祖籍安徽安庆,家父早年被迫出洋,后在不列颠国北爱尔兰波塔丹郡定居。13岁时,正所谓血浓于水,家父病逝前,时刻不忘自己本是大清子民。此后在下便谨遵先考遗愿,游学欧罗巴各国,至今十年矣。如今学成归国,正是要报效母国,以慰先考在天之灵。”
上船之后,还处在懵懵懂懂中的张恪做的唯一称得上聪明的事便是咬定自己的祖籍乃是安徽安庆。所谓“守江必守淮”,张恪知道太平天国起事时为屏蔽天京,曾大力经营安庆,占据此地八年之久。而湘军为自武汉顺流而下克复江宁,亦将安庆视为志在必夺之地,双方在此反复交锋,兵祸连绵不断。现任的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大人,便是咸丰十一年在安庆随程学启向湘军投诚而来的。
更重要的是,经过这近10年的兵火,安庆城内原有的户籍档案等早已荡然无存!要想从这验证他的出身来历,那恐怕是掘地三尺也还会一无所获!一个父母双亡,凄凉无依的乱世飘零人,家乡还打成了白地,那一切还不都由张恪自圆其说了,机智!
“原来如此,张先生真乃忠义之人!”陈金揆心中疑窦尽去,和张恪接下来的的对话也自然融洽了许多,又随意问了一些在欧洲的见闻经历,生活琐事,随后便起身告辞。
“哦,对了。”走到门口,陈金揆看似寻常的说到:“张先生如果觉得闷的话,可在甲板上随意行走,有什么需要,也尽管向水手交代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