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糜烂
啪,武英殿内,神雀帝高政把一个花瓶狠狠地摔在地上。
“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废物,都是一帮废物。”
刚刚结束的早朝上,都是一些坏消息。
北边鞑靼两万人马,破了边墙,深入大同,宣府境内。
神州军六万人应战,死伤臣武将到武英殿单独议事。
这就是从太宗时代,参照历史惯例形成的武英召对模式。
见礼之后,高政就提起了此次鞑靼之战的事情。
吕德义早有准备,侃侃而谈。
“圣人云,远方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鞑靼叛服无常,屡屡犯边。皆因不懂圣人学问,未经教化。”
“其一,皇上下书斥责,历数其罪状,令其悔改。”
“其二,派一能言善辩之士出使鞑靼,传播圣人学问,教化鞑靼。让其明辨是非,弃恶从善。”
“其三,开放边市,畅通贸易。鞑靼南下,不过是为了盐、茶、铁器等物,若是他们能够买到,自然不会掳掠。我朝需要战马,也能从鞑靼那里买到……。”
“其四,虽然也可兴兵讨伐,但是我大军一去,鞑靼既远遁草原。时间一长,粮草不继,只能撤兵,徒费钱粮。”
“大军一动,耗费无数,均是民脂民膏,百姓不堪重负……。”
洋洋洒洒的,吕德义说了五六条。
关于山东大旱,引发大量流民,广西边民叛乱,吕德义也不过是老一套
开仓放粮,赈济饥民。进行招抚,分化瓦解云云。
天气大旱,是上天示警。皇上应该下罪己诏,祭天,行德政、仁政之类。
至于粮仓里有没有粮食,是否被贪腐官员倒卖,那是另外一回事情。内阁首辅,还关心不到那个层次,那是地方官的事情。
朝廷只管发号施令便是。
不能说他说的不对,每一条都符合审圣人和仁君的治国之道。但都是正确的废话,说了等于没说。
至于用圣贤之道教化鞑靼,更是书生之见,对牛弹琴。
鞑靼若是能行圣人之道,早就成天老老实实在草原上牧马放羊,哪里还会屡屡南下掳掠。
高政恨不得杀了吕德义,但是他也知道,杀了他,叫他致仕,都没什么卵用。换上别人,也都是吕德义这一套,说不定还不如吕德义呢。
况且,吕德义还是自己上位的积极支持者,没有了他们这些人,皇位更加不稳。
说了半天,说了个寂寞。高政只好让吕德义下去,召来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王卿家对此次鞑靼入冦宣府,有何见解?”
王子腾也参加了朝会,知道皇上召见自己,一定跟此事有关。
鞑靼已经成了神州的心腹大患。只要他们高兴,就南下抢掠,根本就不把神州放在眼里。
几十年来,几乎每一次交战,都是鞑靼获胜。
九边重镇七十余万大军常年守备,耗费无数钱粮,修了无数城堡边墙。但基本上都是龟缩不出,几乎不敢跟鞑靼人野战。
“这个……。”
“王卿家,朕叫你来,就是要听实话的。朕虽然长居深宫,但边镇的那些勾当,也并非一无所知。你若是敷衍了事,便不用说了,下去便是。朕自会找别人询问。”
这已经明着不满,直接警告,王子腾岂能不知。于是急忙下跪。
“臣糊涂,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这就对了,王卿身为京营节度使,拱卫京师。连朕的身家性命都系于王卿家一身,若是你跟朕也不说实话,朕怎么能睡得着觉?”
“臣心中只有皇上,万万不敢欺瞒皇上。”
“好,说吧。”
其实边镇糜烂,原因众所周知,也曾经有比较正直的官员上书,陈述弊端。以前的时候,朝廷也试图整顿边镇。
但是边镇将领大多是勋贵出身,经过几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