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火旗的保险杠
鲁犁亲自发现出了一个小问题,小问题是,架子上安放火把的时候,如果把架子推倒,架子砸向地上的时候,火把杵在地上一别,就把底座给别坏了。
鲁犁认为是个小问题,鲁犁本身也是个经验丰富的木匠, 可等他着手解决问题的时候,却发现很棘手。
鲁犁想的很简单,既然底座容易被别坏,那就把底座做的结实一点,他一连做了三次,卡火把的环形底座一次比一次厚实,可架子往地上倒,火把杵在地上,要么底座依然劈裂,要么就是火把被地面一撞,火把被戳的缩里面去了。
于是,鲁犁要面临两个问题了。
一是得想办法把底座卡环做的尽可能的结实,不够结实,就做的更粗,再不行,就换结实的木头;二是火把砸地上一戳,火把就怼到里边去了,要想办法把卡环做的跟竹筒一样,中间有节抵着不让火把往里缩。
看似简单的问题,技术难度很高。
那么重的木架子往地上砸,力量极大, 要让单薄的卡环扛住冲击的反作用力, 材料要求比较高。
而像鲁犁所想的,要做出一个竹筒一样的结构,抵住火把,不让火把乱动,这样设计难度又高了。
鲁犁所想的结构,得用一整块木头,从里掏出一个洞才行,这一时半会儿,做不出来的。
鲁犁在跟木架子较劲,于是李孟羲这么一等,就是快一个时辰,李孟羲等的都无聊了,鲁犁还没把架子做好。
见弟弟等的瞌睡了,李孟羲带弟弟回去睡觉,带着弟弟走了没两步,李孟羲又拐回来了。
李孟羲随便找了一个木匠,交代道,“我先去送我弟弟回去睡觉,一会儿就回来,要是鲁犁找我,你就说让他等会儿。”
“晓得了。”拉锯子的木匠应到。
李孟羲这才放心的离开。
折返回来,是因礼节。
鲁犁他们今晚为了木架子,可能得晚睡,要是累死累活的终于做好之后来找李孟羲,一看李孟羲不在,人家还以为李孟羲等不及睡觉去了,心就凉了半截。
再怎么说,人家还在干活,催活的李孟羲一句话不说就回去睡觉,太不像事了。
而又或者,见李孟羲不在,鲁犁体谅李孟羲小小年纪,可能扛不住睡觉去了,于是鲁犁就下令,让木匠们也回去睡觉。
然后,等李孟羲送把弟弟送回去之后,再来木匠营,一看,人都睡了,岂不尴尬。
这时,人家都已经睡了,李孟羲再怎么也不好意思把人家再叫起来。
如此,事情便多耽误了一晚上。
现在义军规模不大,木匠营离辎重队扎营的地方不远,李孟羲三两分钟就有一个来回,不至于离开三两分钟,鲁犁没见人,立刻就让人睡觉去了。
可日后,军队规模扩大,从战兵营到木匠营,得走十几分钟又该怎么办?
十几分钟不见李孟羲的人影,李孟羲也没交代等还是不等,这是礼节上的疏忽,更是管理上的上的疏忽。
往严重了想,若是有一天,李孟羲晚上正在催着要木工们做一样东西,突然有紧急军情,李孟羲被刘备叫去商谈军情去了,一谈就是一夜,李孟羲走时没有交代,木匠们又不敢去睡觉,也不太敢去战兵营打扰,于是干等一夜。
第二天,李孟羲都忘了在木匠营还有事了,早上路过木匠营,鲁犁顶着黑眼圈走来问,说东西做好了,弟兄们等了一夜,问李孟羲什么时候看一下。
这时,李孟羲要是一脸惊讶,“呦!忘了交代你们了,让你们白等一夜,你们一夜没睡吗?赶紧睡觉去!”这话合适吗?太混蛋了。
指不定人家怎么骂娘呢。
问题不大,但归根结底在于,礼节的缺失。
就像去别人家做客,去之前,先打电话通知一声,走的时候,打声招呼再走,这只是基本的礼节,幼儿园都应该学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