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隆庆开关
隆庆三年,在紫禁城那庄严肃穆却又暗流涌动的御书房之中,庄明——朱载坖,这位心怀壮志的大明君主,正对着墙上那幅巨大而详尽的大明地图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的目光犹如锐利的鹰眼,在地图上那蜿蜒的海岸线与广袤的内陆之间来回穿梭,眉头紧锁,仿佛在与这无声的地图进行一场激烈的思想交锋。
庄明深知,如今的大明,看似巍峨屹立,实则内忧外患。靠传统税收和偶尔抄家所得的财富,相较于宏伟的改革蓝图,不过是九牛一毛。他渴望重现太祖、成祖时期的万国来朝、百姓富足、文化昌盛。而这一切,离不开雄厚资金,边防需巩固,百姓生活要改善,文化与科技亦要发展。
他的思绪飘回朝堂上关于改革资金的争论。大臣们或无奈,或保守,所提方法治标不治本。若沿老路,大明未来堪忧,甚至可能在历史长河中沉沦。
突然,他眼神定在地图的蓝色海洋上。郑和下西洋的辉煌虽成过往,海禁政策也让大明与海洋联系渐弱,但海外贸易能带来财富的传说,如暗夜星辰,在他脑海闪烁。海外各国对大明丝绸、瓷器、茶叶等特产极为珍视,愿以金银珠宝交换。
“海洋,或为拯救大明之关键。”庄明喃喃自语,眉头渐舒,神情坚定决然。
他转身走向书桌,挥笔写下旨意,命太监速召几位亲信大臣进宫议事。
不多时,海瑞与杨凌赶来。海瑞刚正不阿,清正廉洁,严肃面容写满“公正”,眼神坚定执着,坚守正义道德,不畏权贵,直言进谏,民间有“海青天”美誉。杨凌则灵活机变,才思敏捷,政务洞察力与见解独特,善在复杂局势寻平衡突破,行事稳健,面容和善,眼神智慧,给人沉稳可靠之感。
二人入御书房行礼后,静立一旁候旨。
庄明抬眼扫视,缓缓开口:“诸位爱卿,朕思良久,以为大明欲盛,唯有开放海禁、开展海外贸易。”
海瑞微皱眉,沉思后道:“陛下,开放海禁虽或有财利,然风险亦大。嘉靖年间倭寇之乱,沿海百姓苦不堪言,家园破碎,惨状犹记。虽经围剿,仍有余孽在海。此时开放,恐引狼入室。”
杨凌点头赞同:“海大人所言极是。现大明海军规模有限,海禁一开,贸易频繁,商船众多,海盗与外敌或趁机而动。若无强兵护佑,海外贸易非但难增财富,反成大明包袱,危及海防。”
庄明点头,明白二人担忧非虚。嘉靖倭寇之乱,确是噩梦,记忆犹新。他缓缓道:“朕岂不知风险?海禁虽阻外部威胁,亦失诸多机遇。成祖时郑和下西洋,扬威海外,通好各国,促文化贸易交流。然海禁后,与海外联系渐疏,朝贡贸易萎缩。诸多邦国转与他国合作,损我大明地位与经济。”
他起身踱步,续道:“朕亦知海军重要,故开放前先强海军。朕意俞大猷将军负责海军建设整顿,其抗倭有功,军事才能与领导能力朕信之。有他统领,大明海军必能崛起,护我海外贸易。且海禁之开,非盲目为之,需有周全规划。昔日海禁,因倭寇之患与朝贡贸易之弊而起。今若重开,当于关键之处着力。”
庄明目光深邃,继续说道:“朕已着人细查,可于福建漳州府月港为试点。此地民风尚商,且有出海通番之旧俗基础。海禁期间,虽有禁令,然私商贸易亦暗中不绝。今若因势利导,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于月港设海澄县,专管海外贸易诸事。再立督饷馆,其职责重大,不仅要监管出海船只,核验货物与人员,防止违禁物品外流及奸细混入,更要合理征收赋税,使海外贸易之利,能充国库,为我大明所用。”
海瑞虽仍有疑虑,见皇帝决心已定,拱手道:“陛下圣明。然臣以为,除强海军,亦需善制贸易政策法规,保海外贸易有序。如出海商船,须严审货物人员,禁违品外流与奸细混入;贸易所得,合理征税,充国库。且这船引之制,当严格把控。每船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