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贞观合伙人 > 第930章 糖

第930章 糖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关于糖的事情,李丰田可不是无的放矢,而是真的做了准确的调查。

作为一个在吃上有建树的人,糖是离不开的一味调料。

为什么李丰田做的菜,其他人做不出来?

这其中就包括关于糖的应用。

糖的作用不仅仅可以做甜口的菜,做其他菜、诸如猪肉、鱼肉,放少量的糖还有去腥提鲜的作用。

更何况让程知节爱不释手的红烧肉,不炒个糖色能做出那个味道?

嗯,要么改名叫《我在大唐炒糖色》?

制糖技术的确是在唐朝有着重大的改革和提升,但是并不是在这个时期。

糖这个东西只能在国家稳定,百姓口粮充足的前提下,才能去搞的东西。

在唐之前,市面上主要流通的糖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天然就有甜味的,例如蜂蜜;而第二种,就是麦芽糖了。

麦芽糖,又称饴糖。

成语“甘之如饴”的这个“饴”,就是指饴糖。

而饴糖又分为两种,一种粘稠状的糖浆,这是将甘蔗汁不断的煮熬之后的样子,是非常稀有而且贵重的东西。

据说当年袁术临死前喊的要喝的“蜜水”,就是指这种饴糖兑少量的水。

即便是称帝的袁术,都不是想喝就喝得到的,可见其珍贵程度了。

当然,那是在那个时代,糖发展到唐朝,虽然不至于像当年袁术那般,但是这种饴糖,也不是普通人能享用的起的。

更多的人,其实吃的是另一种糖,这种糖,又称为“石蜜”。

这种石蜜就是借助火或者阳光加热使其凝固直至股沟浓度的粘稠液体,再经过冷却之后得到的糖块。最早在《汉书·南中八郡志》中就有记载。

等到了北魏的时候,基本很多地方就已经开始普及了。《齐民要术》中就有记载:“甘蔗远近皆有,交趾所产甘蔗特醇好……榨取汁如饴饧,名之曰糖,益复珍也。又煎而曝之,既凝如冰,破如博棋,食之,入口消释,时人谓之‘石蜜’者也。”

只不过,这种糖有个非常大的缺点,就是对于保存和天气的依赖非常大。

比如刚做出的石蜜,自然是香脆美味,但是受了潮,口感就非常的差,变的艮了不说,味道也有影响。

现在的许多糖果放久了都会变味,可想那个时候了。

这种糖给百姓吃也就算了,毕竟有糖就不错了,但是对于上位者来说,那就明显满足不了他们了。

所以,自汉代起,我们就通过丝绸之路从天竺等地运送他们产的蔗糖。

据记载,天竺产的石蜜,“甜於浮萍。非石之类,假石之名。实出甘蔗,变而凝轻。”

味道好,质量轻,简直就是完爆本土石蜜。

所以,天竺石蜜自汉朝以来,一直都是作为贡品,在统治集团内部流传,不是你有钱就买得到的。

李丰田早期做菜就是用的本土的石蜜,后来有官有钱了,吃的自然是饴糖和这种天竺来的石蜜。

汉朝都知道最好的糖来自天竺,那么李丰田想要大力发展制糖业,直接取经,当然是最快的途径。

但是,李丰田又不满足于此,拿来主义固然是好,自主研发也不能落下,因为李丰田的终点可不是仅仅研究出白糖就罢了,他还希望可以更多的去开发糖的应用。

南方有着庞大的产糖基地,北方还有着畜牧业,二者都是可以结合的。

可以想象,如果未来制糖技术成熟了,大唐将会彻底垄断整个地球的制糖产业。

就不用说别的,光是糖能给大唐带来的红利,就足够大唐吃个几百年了。

尤其是更加痴迷甜食的白人,可以想象当上好的糖大量供应给欧洲的时候,将会换来多少财富。

说完了糖的事情,那剩下的就是劳动力问题了。

无论种植甘蔗园也好,还是后续的许多工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