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所见
所见
袁枚〔清代〕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牧童大概是想要捕捉那正在鸣叫的蝉,突然就闭口不再发出声音,一声不响地站着。
【作者介绍】
袁枚(1716年-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朝乾嘉时期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此后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清廉颇有名声。乾隆十四年(1749年)辞官隐居于南京随园,吟咏其中,广收弟子。嘉庆三年(1798年),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
【赏析】
这是诗人根据旅途见闻创作的一首清新可爱的田园诗。一个小牧童骑在黄牛上唱着歌,“振”字写出了歌声的响亮清脆,仿佛整个树林中都回荡着优美的歌声,也写出了田园生活的悠然自得和孩童的活泼烂漫。就在这个时候,牧童听见了蝉鸣,立刻想到了新花样,于是在最后一句,歌声戛然而止,全诗回归寂静,只剩下一个安静的小孩子站在树下,仿佛正在观察蝉的位置,跃跃欲试。“闭口立”捕捉了小孩儿一瞬间的变化,孩童机智活泼的形象跃然纸上。全诗用词浅显而生动,动静结合,在描写天真孩童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性和生活的赞美。
只见牧童小心翼翼地靠近树干,眼睛紧紧盯着树上那只蝉。那蝉似乎毫无察觉,仍自在地鸣叫着。牧童屏住呼吸,脚下轻抬轻放,生怕弄出一点声响惊跑了猎物。
就在他快要接近能够捉到蝉的距离时,一只野兔突然从草丛中窜出,吓了蝉一下,它立马飞走了。牧童懊恼地跺脚,眼睁睁看着蝉消失在空中。不过很快,他又被那只野兔吸引了目光,脸上重新露出笑容,转身朝着野兔跑去。他一边追一边喊着,那欢快的声音再次在树林里响起,仿佛刚刚错失捉蝉机会的沮丧一下子就消散了。此时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光影,照在牧童奔跑的身影上,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田园画卷。
所谓“所见即所得”,便是那呈现在眼前的实实在在之物所展现出来的模样。此刻,我正如同置身于一个真实而生动的画面之中,短暂地沉浸其间,无法自拔。
瞧啊!就在这个风和日丽、阳光和煦的日子里,我与亲爱的同学们一同坐在校园的草地上,周围弥漫着青草的芬芳和花朵的香气。温暖的阳光轻轻地洒落在我们身上,仿佛给每个人都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而在我们前方不远处,那位和蔼可亲的老师正站在那里,声情并茂地讲解着课文中的每一个细节。她那清脆悦耳的声音如同潺潺流水一般,缓缓流淌进我们的心间。我们全神贯注地聆听着,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待老师将整篇课文讲解完毕之后,她又开始一字一句地念起了译文。与此同时,我们则纷纷拿起手中的笔,认真地将这些译文抄写在课本的空白页处。大家埋头书写着,教室里只听得见笔尖与纸张摩擦发出的沙沙声响。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声已然响起。然而,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停下手中的动作,依然专注地继续抄写着,直至将这篇文章的译文和所有注释全都完整无误地记录到了课本空白页之上。
课间休息的时候,我像往常一样去外面上厕所。当我回来走到自己座位前时,突然发现我的语文课本上竟然被人用铅笔歪歪斜斜地划上了“大坏蛋”三个大字!一股无名之火瞬间涌上心头,我愤怒地环顾四周,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同桌刘文化身上。因为平时我俩偶尔会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