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孔子周游列国 > 第17章 公良孺立志

第17章 公良孺立志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陈国的岁月里,我已年逾五旬,岁月的风霜在我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我传播仁道的决心从未有过丝毫动摇。

这一日,阳光柔和地洒在弦歌台上,微风轻轻拂过,带来一丝宁静与安详。就在这时,一位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的青年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中,他便是公良孺。

公良孺,年方二十有二,我为他赐字子正。他出生于陈国的一个世家大族,家族世代为官,曾有过辉煌的过往。然而,到了公良孺这一代,家道中落,昔日的荣耀已渐渐远去。但公良孺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聪慧和过人的勇气,他心怀壮志,渴望重振家族的声威。

公良孺身着一袭深蓝色的长袍,腰间束着一条白色的腰带,显得整洁而庄重。他剑眉星目,鼻梁挺直,脸庞刚毅中带着几分青涩。走上弦歌台时,他的步伐坚定有力,每一步都仿佛带着决心。

公良孺来到我的面前,恭敬地跪地行礼,声音洪亮而诚挚:“夫子,久闻您的仁德与智慧,公良孺特来拜师,望夫子收留。”

我看着眼前这位充满朝气与渴望的青年,心中涌起一丝欣慰,伸手将他扶起,说道:“年轻人,快快请起。既已决心求学,定要勤奋刻苦,不可半途而废。”

公良孺起身,目光坚定地应道:“夫子放心,公良孺定当谨遵教诲。”

自此,公良孺成为了我的弟子之一。在讲学之时,他总是坐在前排,聚精会神地聆听我的每一句话,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他手中的竹简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我的讲学内容,字迹工整而有力。

有一次,我讲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公良孺微微皱起眉头,陷入了沉思。课后,他来到我的面前,拱手问道:“夫子,弟子对公良孺此句有所不解。何为君子之坦荡?又何为小人之戚戚?”

我微笑着看着他,耐心地解释道:“君子心地光明,胸怀宽广,不为琐事所困扰,故而坦荡荡;小人则心胸狭窄,常为私利计较,故而长戚戚。公良孺,你当以君子之行为准则,修身养性。”

公良孺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夫子之言,如醍醐灌顶,弟子明白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良孺在学问上的进步日益显著。他不仅勤奋好学,还善于思考,常常能提出独到的见解。

一日,同窗们在一起讨论时政。有人感慨世道的混乱,对未来充满了悲观。公良孺却挺身而出,说道:“吾等既从夫子求学,当以仁道为己任,努力改变这乱世,怎能如此消极?”他的话语充满了力量,让在场的人都为之一振。

我听到他的这番言论,心中甚是欣慰。待众人散去,我对公良孺说道:“公良孺,你的志向可嘉,但实现理想之路充满艰辛,需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公良孺目光坚定地说道:“夫子,弟子愿为传播仁道,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在教导公良孺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不仅对学问有着强烈的追求,还极具正义感。

有一回,城中发生一起冤案,无辜百姓受冤屈。公良孺得知后,义愤填膺,欲为百姓讨回公道。他找到我,说道:“夫子,此等不公之事,弟子实在无法坐视不理。”

我看着他激动的神情,说道:“公良孺,你的正义感令人赞赏,但行事需谨慎,要用智慧和方法解决问题,不可冲动莽撞。”

公良孺听后,冷静下来,说道:“夫子教诲,弟子铭记在心。”

这段时间,我专注于对经典的整理和修订。夜晚,烛光摇曳,我在书房中埋头工作。公良孺时常陪伴在旁,为我研磨、整理书卷。

有一晚,公良孺看着我忙碌的身影,忍不住问道:“夫子,您如此辛苦地整理经典,是为何呢?”

我停下手中的笔,抬头看着他,目光中透着坚定:“公良孺,这些经典是先人的智慧结晶,吾等有责任将其传承和发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