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孔子周游列国 > 第16章 子期求贤

第16章 子期求贤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弦歌台畔,微风轻轻拂过,带来丝丝凉爽。此时,我已年逾五旬,岁月在我的脸上留下了沧桑的痕迹,但我心中对学问的追求和对弟子的教导之情从未衰减。

就在这样一个宁静的日子里,一个稚嫩的身影出现在弦歌台下。他便是子期,一个年仅十五岁的少年。子期出生于陈国一个贫寒的农户家庭,尽管生活艰苦,但他自幼聪慧,对知识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子期穿着一身补丁的粗布衣裳,脚下的草鞋也略显破旧,但他那双明亮的眼睛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怯生生地走上弦歌台,来到我的面前,恭恭敬敬地行礼,声音中带着一丝紧张:“夫子,我叫陈季,听闻您的讲学,特来求学。”

我看着眼前这个充满朝气的少年,心中涌起一阵欣慰,微笑着说道:“孩子,从今往后,你便叫子期吧。愿你能在学问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如高山流水,觅得知音。”

子期听后,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再次深深鞠躬:“多谢夫子赐名,子期定当努力学习。”

从此,子期成为了我众多弟子中的一员。他总是早早地来到弦歌台,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坐下,等待着讲学的开始。

在一次讲学中,我讲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期听得格外认真,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讲学结束后,子期来到我面前,眼中充满疑惑地问道:“夫子,何为贤?又如何能做到见贤思齐呢?”

我轻轻捋了捋胡须,温和地回答道:“子期啊,贤乃品德高尚、有才华有智慧之人。见贤思齐,便是当你见到这样的人,要想着向他学习,努力让自己也能具备他的优点和长处。”

子期眨了眨眼睛,若有所思地说:“夫子,那若是见到不贤之人呢?”

我微笑着说:“见到不贤之人,要反省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不足之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子期点了点头,说道:“夫子,子期明白了,要时刻以贤者为榜样,不断完善自己。”

随着时间的推移,子期在学问上的进步日益明显。他勤奋刻苦,不仅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还会独自思考所学的内容。

有一天,阳光明媚,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子期拿着一卷竹简来找我,说道:“夫子,您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期对此有些感悟。”

我饶有兴趣地看着他,说道:“哦?说来听听。”

子期深吸一口气,说道:“夫子,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无论是比我们优秀的,还是有不足之处的,都能成为我们学习和反省的对象。从优秀的人身上学习他们的优点,而对于那些有错误的人,我们要反思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我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子期,你的理解很深刻。学问之道,就在这不断地学习和反思之中。”

在教导子期的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他的真诚和努力。

有一次,子期在与同窗的讨论中,因为对一个问题的看法不同而发生了争执。事后,子期意识到自己的态度过于强硬,便主动向同窗道歉。

他对我说:“夫子,子期知错了,应当以和为贵,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子期,能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这一时期,我专注于对《易》的研究与整理。夜晚,烛光摇曳,我坐在书桌前,仔细翻阅着古老的《易》经,思索着其中的奥秘。子期有时会陪伴在旁,为我添灯磨墨。

一天,子期看着我专注的神情,忍不住问道:“夫子,这《易》如此深奥,您为何还要花费如此多的精力去整理呢?”

我抬起头,看着他那充满好奇的眼睛,说道:“子期,《易》包含着天地万物的变化之道,其中的智慧无穷无尽。整理《易》,是为了让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