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陈国之行
自离开卫国,我们一路历经曹国、宋国与郑国的风雨波折,最终抵达陈国。公元前 495 年,我们疲惫的脚步踏上了陈国的土地。
初至陈国,这座城郭给人一种宁静而古朴的感觉。城墙虽不似卫国那般高大雄伟,但也有着岁月沉淀的厚重。街市上虽不如郑国那般热闹繁华,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但也有着独特的韵味。街边的店铺错落有致,偶尔传来的打铁声和木匠的锯木声,为这座小城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
我们在司城贞子的帮助下,暂时有了栖身之所。司城贞子的府邸宽敞而整洁,朱红色的大门彰显着主人的地位,入门处是一个开阔的庭院,种着几棵高大的桂花树,微风拂过,送来阵阵清香。我们被安排在一处安静的院落里,房间虽然简朴,但收拾得干净整洁,总算能让我们这一路奔波的身心稍作休整。
司城贞子是一位和善且有识之士,他身材修长,面容清癯,眼神中透着睿智和温和。他总是身着一袭素色的长袍,举止优雅,让人感到亲切而又敬重。
一日,在司城贞子的府中,我与他对坐于书房之中。书房内摆满了书籍和竹简,檀香的香气袅袅升起,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司城贞子面带歉意地说道:“夫子,此次虽为您争取到俸禄,可未能让国君委以重任,实感愧疚。”他的眉头微微皱起,眼中流露出一丝无奈和惋惜。
我微笑着回道:“贞子兄不必如此,能有一处安身,为众人解疑,亦是幸事。‘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吾等推行仁道,需耐心等待时机。”我轻轻摆了摆手,目光中透着坚定和从容。
司城贞子微微点头,眼中透着敬佩:“夫子之胸怀,令人敬仰。在这乱世之中,能如夫子这般坚守信念者,实属罕见。”他双手抱拳,向我深深一揖。
在为众人答疑解惑的过程中,我也未曾有丝毫懈怠。每一次面对前来请教的人们,我总是耐心倾听,而后悉心解答。
有位年轻的学子前来,他身着一袭青色的长衫,面容清秀,但神色困惑。他恭敬地向我行礼后,问道:“夫子,何为君子之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迷茫。
我看着他,目光温和而坚定:“君子不忧不惧。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君子当修身立德,时刻反省自身,行为无愧于心,自然无所忧惧。”我缓缓说道,声音沉稳而有力。
那学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问道:“夫子,那如何才能做到内省不疚呢?”
我微笑着回答:“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时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是否忠诚、守信、好学,如此方能不断进步,达到内省不疚之境。”
学子恍然大悟,再次行礼道谢:“多谢夫子教诲,学生定当铭记于心。”
又有一位老者忧心忡忡地来到面前,他头发花白,脸上布满了皱纹,眼神中透着对世道的忧虑。他颤颤巍巍地问道:“夫子,如今世道纷乱,如何能得安宁?”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和期盼。
我思索片刻,缓缓说道:“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人人皆能克制自己的欲望,遵循礼教规范,以仁心待人,社会便能和谐安宁。”
老者听后,长叹一声:“夫子所言甚是,可这世间众人,又有多少能做到克己复礼啊。”
我安慰道:“虽道路漫长,但只要吾等不懈努力,从自身做起,终能影响他人,使仁道得以传播。”
尽管在陈国的日子并非如我最初所期望,但我依然坚守着心中的信念,期待着有朝一日能真正将仁道推行于世。每天清晨,我都会在庭院中沉思,思考着如何更好地传播学说;夜晚,在烛光下与弟子们探讨学问,为他们答疑解惑,共同追求真理。
子路有时会忍不住抱怨:“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