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谗言与监视
卫国的朝堂之上,几位大臣心怀鬼胎地私下聚在了一起。
那位身材肥胖、满脸横肉的大臣,名叫李通,他眯着一双细小的眼睛,眼珠滴溜溜地转动着,率先开口说道:“诸位,那孔子如今在卫国,受到国君的礼遇,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说着,他肥厚的嘴唇撇了撇,脸上的横肉随之抖动。
另一位瘦高个的大臣王贲,连忙凑上前,捋了捋自己稀疏的胡须,一脸谄媚地附和道:“李大人所言极是。国君对他如此厚待,万一他得了势,我们的地位可就难保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弓着腰,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嫉妒与不安。
“依我看,这孔子就是个沽名钓誉之徒,满口的仁义道德,实则心怀不轨。” 一位尖嘴猴腮的大臣赵括尖声说道,他的声音尖锐刺耳,仿佛夜枭的鸣叫。他一边说,一边挥舞着手中的笏板,那瘦骨嶙峋的手指关节发白。
李通狠狠地瞪了赵括一眼,提高了声音说道:“哼!他在鲁国未能得志,如今跑到我们卫国来,定是有所图谋。”
王贲也跟着点头,急切地说道:“国君可不能被他的花言巧语所迷惑。我们得赶紧劝国君疏远他,免得养虎为患。”
赵括眼珠一转,压低声音说道:“我听说这孔子主张的仁政,要削弱我们这些大臣的权力,让国君直接管理百姓。这不是要断了我们的财路和权路吗?”
李通一听,顿时火冒三丈,跺了跺脚说道:“简直是大逆不道!我们决不能让他得逞。”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激动,仿佛孔子已经成为了他们最大的威胁。
而此时,卫灵公坐在朝堂之上,听着这些大臣的话语,心中渐渐升起了疑虑。他原本对孔子的欣赏开始动摇,眉头微微皱起,目光中透露出一丝犹豫。
李通见状,连忙上前一步,拱手说道:“国君,切不可被那孔子所迷惑。他如今虽未获官职,但万一哪天得了势,恐怕会对您不利啊。他的那些所谓的仁政主张,不过是为了笼络人心,谋取高位。”
王贲也紧接着说道:“国君,我们都是一心为了卫国的稳定和您的统治着想。这孔子来历不明,其心难测啊。”
卫灵公的脸色愈发阴沉,沉思片刻后说道:“寡人会留意他的举动。”
于是,卫灵公渐渐地对我产生了怀疑,开始派人暗中监视我的一举一动。
我很快便察觉到了周围的异样。出门时,总感觉有一双双眼睛在背后偷偷地盯着;与人在集市交谈时,也能捕捉到旁人那异样的目光,他们会在我不注意的时候迅速移开视线,或者交头接耳,神色神秘。
有一次,子路陪我外出,他突然压低声音对我说:“夫子,我觉得有人在跟踪我们。”
我心中一凛,但表面上仍不动声色,平静地说道:“莫要惊慌,先观察一番。”
回到住所,子路气愤地说道:“夫子,这分明是小人作祟,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他握紧拳头,额头上青筋暴起。
我沉思片刻,目光中透着坚定与从容,说道:“子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吾等行得正,坐得端,不必惧怕。清者自清,时间会证明一切。”
尽管如此,心中的忧虑还是难以消散。我常常独自在屋内踱步,思考着如何应对这艰难的局面。
颜回担忧地看着我,说道:“夫子,如今局势对我们不利,该如何是好?”
我停下脚步,缓缓说道:“颜回,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但吾等尚未到山穷水尽之时,仍需坚守信念。”
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监视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在卫国的处境也愈发艰难。我深知在卫国已难以实现仁政的理想,待了十个月后,我决定离开卫国,继续寻找能推行仁政的地方。
这一天,我召集弟子们,神色凝重地说道:“吾等在卫国已无施展抱负之地,决定离开,另寻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