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成崇祯,看我力挽狂澜 > 第85章 江淮防线

第85章 江淮防线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朝堂之上,诸事繁杂,犹如一团乱麻,千头万绪,亟待梳理。崇祯深知,欲使南明政权得以稳固,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只能循序渐进,慢慢将其理顺。

而在当下这诸多事务之中,对于崇祯而言,最为关键且紧迫之事,自然当属全力整顿好南明政权的防线,以抵御外敌的侵袭,守护大明的半壁江山。

崇祯的战略防御思想倾向于保守,此乃事出有因。他对目前明军的整体战斗力并未抱有过高期望,毕竟历经多年的战乱与动荡,明军的士气、训练水平以及装备状况皆参差不齐,难以令人乐观。再者,执掌重兵的将领之中,能够真正让崇祯信赖、委以重任的可靠人选实在是寥寥无几。在这种情形之下,崇祯认为当务之急乃是先稳固防守这半壁江山,确保根基不失,而后再谋划其他长远之计,方为明智之举。

当务之急,南明朝廷急需沿长江构建起第一道坚固防线,长江作为天然的屏障,若能善加利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挡敌军的南下步伐。

守长江,必先拥有一支能够有效封锁长江水域的强大水师力量,此乃重中之重。故而崇祯毅然下诏,调冯铠章所部水师移防采石矶,此地地理位置险要,是长江防线的关键节点之一;令黄斌卿驻守九江,九江乃长江中游的重要枢纽,掌控此地,可对中游江面形成有力威慑;又命郑鸿逵驻镇江,镇江位于长江下游,与扬州隔江相望,共同构成了长江下游的防御核心。通过这一精心部署,初步构建起了长江防线的基本框架。

并且,崇祯决心在此基础上大力扩充水军力量,力求打造一支水上劲旅。

他将长江沿线细致地划分为多个防区,依据各个防区水情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配备相应的水军舰队,以实现因地制宜、灵活防御的战略目标。

在长江下游的扬州、镇江一带,江面宽阔,此处将组建以楼船、艨艟为主力的大型水军舰队。楼船,体型高大坚固,可作为水上移动堡垒,其宽敞的甲板之上能够搭载大量士兵和威力强大的火炮,在江面上形成一股强大的威慑力量;艨艟则小巧灵活,穿梭于江水之间,速度极快,适合在江面上进行快速机动和出其不意的突袭作战,二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可有效掌控长江下游的水域。

而在长江中上游的武昌、九江等地组建的水军部队,则侧重于内河作战的小型战船,如快舟、舢板等。这些小型战船在狭窄江段如鱼得水,能够自如地进行巡逻和防御任务,可时刻警惕着敌军的一举一动。

为了能够迅速提高水军的战斗力,崇祯另辟蹊径,下令水师从沿海地区招募有丰富经验的渔民,甚至不惜收编海盗加入水军队伍。这些渔民和海盗常年在水上生活,熟悉水情变幻,精通航海技术,他们的加入能够在短时间内显著提升水军的作战能力,使其在长江之上更具战斗力与适应性。

当然,防守长江绝不能仅仅依靠水师的力量,还需在长江两岸的战略要地合理部署陆军,使其与水军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方能构建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在长江北岸的瓜洲、浦口等重要渡口和战略高地,崇祯下令修筑坚固的营寨、堡垒。这些堡垒采用砖石结构精心建造而成,墙体厚实无比,犹如铜墙铁壁,坚不可摧。堡垒之上设有高耸的瞭望塔,士兵可于其上极目远眺,洞察敌军动向;设有众多射孔和火炮发射口,可在敌军来犯时给予其猛烈的火力打击。堡垒内部储存有大量的粮草、弹药和各类武器装备,如一座巨大的军事仓库,确保守军在长时间的坚守中物资充足。堡垒周围则挖掘深壕沟,阻挡敌军的进攻步伐;设置鹿砦、拒马等障碍物,让敌军寸步难行。这些北岸营寨之间通过烽火台和快马传递信息,一旦发现敌军有渡江的迹象,能够迅速相互通报并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形成一张紧密相连的情报网,确保信息的畅通无阻。

在长江南岸构建多层次的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