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年羹尧何以晚节不保?有何警示?
公元1679年出生于安徽凤阳的年羹尧,不仅是康熙三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700年)的进士,还是雍正皇帝的宠臣,在官居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的基础上加封太保,授一等公。
可以说,这位取得西北大捷的大清名将既是康熙朝格外受赏识的重臣,三十岁就被破格提拔升任从二品的四川巡抚;到了雍正朝,原本是雍正当皇四子时期亲信随从的年羹尧更是倍受倚重,其妹又是雍正皇帝的侧福晋。一时,年羹尧威加海内集西北军政大权于一身外,雍正连朝中文武大臣的任用都与之商量,曾在密折中感言:你是朕的恩人,都不知该如何疼你。
可见,那时的年羹尧得到的恩宠无以复加,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令人仰望的年大将军。可就在雍正三年(也就是雍正登基称帝的第三年1725年),年羹尧进京述职后不久,即被连降19级,从一等公直接贬到庶民,还被落列92款罪名入狱,转年月初即自尽于狱中,家产全部抄落,其子年富处斩,其余子孙发配云贵烟瘴之地充军。
一度位极人臣的年羹尧就这样不到一年就身败名裂,落个凄惨的家破人亡地步,这是何故?
一、年羮尧的"狂悖"
原来与年羹尧的"狂悖"密不可分。
年羹尧原本出生于殷实的仕宦家庭,父亲年遐龄曾任过湖广巡抚。天资聪颖的年羹尧又是文武双全的干才,凭军功被抬入旗后,很幸运地成了那时还是皇四子雍正的亲信随从,由此一飞冲天。
只可惜,年羹尧在一帆风顺的加官进爵中迷失了自己,显得嚣张跋扈十分"狂悖"。
对下属盛气凌人也就算了,对同级官员也是擅称"令谕",连都统范时捷、直隶总督李维钧、郡王额附阿宝等等见他都要跪道迎送,还将御前侍卫当奴才使用。
甚至在雍正皇帝面前经常"行止失仪",还是持"舅子哥"的随意态度,对恩诏"不行宣读晓谕",还忘乎所以冒犯圣意代拟什么《陆宣公奏议》。
一次带兵述职时,手下的兵丁操演,雍正皇帝示意他们可以卸盔甲演练,可这些兵竟然只看年羹尧的脸色行事。
雍正皇帝与之商议军情时,年羮尧竟大大咧咧不时将两腿伸向了他……
年羹尧这些狂悖的"逾礼"行为,让原本器重他的雍正皇帝情何以堪?饶是他忠心耿耿,但太多的侵犯至多无上的圣威,也会产生不满生出裂痕来。
二、年羹尧的结党营私
更可恶的是,年羹尧在恩宠面前还不自知,在自我陶醉中又陷入了结党营私"尾大不掉"的隐患之中。
凡他保举的文武官员,史部、兵部都得优先录用,时称"年选";还排斥异己,培植私人势力,以致他的亲信党羽、门生故旧遍及京都、布满川、陕、甘,渐渐形成了以他为首的既得利益集团,兼之他又统领西路八旗十万大军,势力之大,已严重威胁到大清朝廷。
这些潜在的影响让锐意进取的雍正皇帝怎能放心?
偏偏就在此时,年羹尧还擅杀了他派去的御史孙嘉诚。雍正派他去的用意一则是有意敲打年羹尧"狂悖"行为太过了,注意收敛些;二则要在西北地区推行"火耗归公"的新政举措。
哪知?原来与年羹尧不和的孙嘉诚,到了年羹尧那里,就被年羹尧随意找了个由头处死了。这让雍正皇帝太为愤怒,便对年羹尧有了重处惩治之心。
事实上,年羹尧擅杀文臣的做法,确实不地道之极,也为自己凄惨的结局埋下了隐患。毕竟孙嘉诚是御史身份,代表着天下读书人这面旗帜,处死了他,意味着得罪了整个文官集团。后来他失势后,文官集团群起还击,就是明显的例证。
三、年羹尧的贪污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