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北宋名相韩琦何以是了不起的文武全才?
在热剧《清平乐》第一集中,宋仁宗去梁家铺子吃蜜饯时,碰上一个为梁家铺子打抱不平与恶霸对峙的年轻人。宋仁宗对他颇有好感,便建议他报官,由官府来处理。谁知,这个年轻人不领情,还说官比恶霸还狠,又把大宋皇帝骂了一顿。弄得仁宗皇帝十分不快,悻悻而归。
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有名的北宋&34;十大名相&34;之一的韩琦。
他可不简单,出生于世宦之家,祖父辈身居要职,儿孙辈更显赫,自己亦&34;相三朝、立二帝&34;,为大宋立下汗马功劳,荣列&34;大宋功勋阁二十四功臣&34;之一,配享宋英宗庙庭。
一、进士出身
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公元1008年出生于相州安阳(今河南)世宦之家。其祖父韩构曾任太子中允,知康州;父亲韩国华历任太常少卿、泉州刺史、右谏议大夫等职。
在就是多数人终点下成长的韩琦,兼之自身努力,刻苦念书,自是学富五车,才华出众,不仅有《安阳集》、《谏垣存稿》等词作文选问世,其书法亦有所成,所攻&34;正书&34;让时人点赞不已。
更为突出的是,&34;学霸&34;韩琦不仅在致仕生涯灿烂辉煌,在治军打仗戎马生涯中也是一把好手,可谓出相为将,样样了得,与写下名篇《岳阳楼记》的范仲淹同为北宋同一时期最了不起的文武全才。
仁宗天圣五年,即1027年,20岁不到的韩琦即通过科举考试,以第二名的好成绩&34;进士及第&34;。
不久,韩琦得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今山东),由此步入仕途。
第一份工作有近三年的时间,因母亲胡氏在天圣八年去世。按制,韩琦去职回家&34;丁忧&34;,守孝三年。
期满,朝廷召令韩琦回京,历任太子中允、太常丞(直集贤院)、监大藏库等职务。
因韩琦工作认真负责,于景佑元年(1034年)9月即提任为五品职务&34;开封府推官&34;。时年,韩琦仅27岁。
在这个职位干了二年多时间,韩琦又迁升四品大员度支判官,授太常博士。次年,转任右司谏,知谏院,当了一名权力很大的谏官。
二、片纸落去四宰执
在担任谏官的三年时间,刚直忠正的韩琦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尤以&34;敢于直谏&34;著称。史载其:&34;凡事有便,未尝不言,每以明得失,正纪纲,亲忠直,远邪佞为念,前后七十余疏。&34;
也就是说,韩琦在三年时间累计上呈了七十多道弹劾官员的奏疏。
最有名的便是那道史称&34;片纸落去四宰执&34;的经典弹劾,即1038年北宋时逢天下大旱,灾民流离失所,灾异又频繁不断,而当朝宰辅王随、陈尧佐及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四人置若罔闻,尸位素餐。而立之年的韩琦非常气愤,便上了一道《丞弼之任未得其人奏》的谏书。宋仁宗看罢,很欣赏韩琦为民着想的诤言,当即将王随等四名宰执罢免,另启用能臣赈灾济民。
韩琦不畏权贵、刚正直言的名声不胫而走,深得百姓爱戴。
三、入川赈灾,抵御西夏
1039年,因四川出现严重的旱灾,宋仁宗便改任韩琦为益、利两路体谅安抚使赴川处置灾情,同时看看朝野上下拥护的&34;诤臣&34;韩琦是不是只会&34;纸上谈兵&34;,有无真才实学。
韩琦入川后,先减免灾区赋税,着手处理冗员,又将常平仓中的粮食分发灾民,同时在各地添设稠粥及时赈灾济民……
一系列果断清晰的举措让四川旱灾迅速得到有效治理,不利影响逐渐消除。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