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苏良受赏,老泰山催生
第30章苏良受赏,老泰山催生
“始皇帝。”苏良脱口而出。
赵祯微微皱眉,道:“秦皇暴政,嗜杀戮、重刑罚、大兴土木,致民不聊生,实乃天下第一暴君,怎可称得上千古一帝?”
赵祯对苏良的答案完全不赞同。
“那官家以为,谁算得上千古一帝?”苏良反问道。
“朕以为自是唐太宗李世民,其二十四岁平天下,神武如魏祖(曹操),对外开疆扩土,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创贞观之治,又有万国来朝,除玄武门之变有所瑕疵,几乎算得上亘古未有之圣君。”
苏良听到此话并不意外,因为他已经猜到了。
赵祯一直都有御驾亲征的梦想。
可惜次次都因无子困在汴京城,自然崇尚十八岁便能领兵打仗的李世民。
李世民登基后,以文治天下,广纳贤才,厚待儒士。
更是与大宋的祖宗之法相契合。
而始皇帝则是以法治天下,过于严苛,与大宋历代君王的治国之道截然相反。
故而,赵祯的理想型自然是李世民。
苏良接着道:“唐太宗文治武功,冠绝天下,唐三百余年基业,又以贞观之治最盛,确实亘古未有。论一朝荣耀,唐太宗或许不弱于始皇帝,但若考虑对后世的恩泽,显然始皇帝大焉。”
“唐太宗之功绩,利在盛唐;始皇帝之功绩,利在千秋。”
“若无始皇帝统一华夏,令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多国割据之战恐怕会延续到如今。
“若无始皇帝筑长城、扩疆土、北攻匈奴、南平百越,恐怕我华夏之中,多被蛮夷侵占,礼崩乐坏,处处都是野蛮剥削,哪会有读书人的盛世!”
“若无始皇帝开创封建王朝郡县制,建立三公九卿制度,奠定华夏政治制度,哪会有汉唐之盛,我大宋之兴!”
……
苏良一口气,罗列了数条始皇帝的功绩。
所有论证,皆是放眼千年,以长远眼光论始皇帝功绩。
赵祯微微点头。
这样一比,确实是始皇帝更胜一筹。
“当然,人无完人,圣人尚且难以完美,更遑论系天下命运于一身的帝王。臣以为,有些功过是非,在当下看起来或许很有问题,甚至遭到多人反对,但千百年之后,凡有利于千秋之事,后世自有公论。比如:始皇帝之长城、秦直道,隋炀帝之大运河!”苏良最后总结道。
苏良最后的总结,其实带有暗示之意。
宋真宗与辽定下澶渊之盟,赵祯去年与西夏和议。
本质上都是担心战争会劳民伤财,最后落一个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的名头。
所以,他们厌恶打仗。
殊不知,这样很短视。
若赵祯知晓八十余年后靖康之变发生。
皇帝被掳,大量皇族、后宫妃嫔、朝臣等三千余人受尽屈辱,令整个大宋都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他绝对不会这般仁慈,以为花钱就能永保平安。
当然。
苏良也没想着一次经筵讲学就能让赵祯脱胎换骨,变得强硬起来。
改变思想,必须要细水长流,在潜移默化中,将赵祯打造成处事强硬的帝王。
这场经筵讲解足足聊了两个多时辰。
直到内侍提醒天色已晚,赵祯才停了下来。
赵祯是一位能虚心接受各种建议的皇帝。
苏良的想法很独特,他不一定完全认可,但却能吸收里面他认为好的意见。
今日,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