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嬴政:我大秦亡了?
汉武帝刘彻此刻也在思忖。
自从窦太后去世,他才得以掌握大权。
接着便听从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对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朝廷的怀柔。
(当然,这里的儒术,并不是后世的腐儒,汉朝历来是儒皮法骨,崇尚的是公羊学派。
公羊学派讲究大复仇理论,就是说,你惹了我,我记住了,我早晚得去干你。
毕竟,孔子一开始的儒家也是这个意思,有一个人问孔子:“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
孔子没有直接反对,而是反问:“如果用恩德来回报怨恨,那么对自己有恩德的人应当如何报答呢?这样以同样的态度来回报怨恨和恩德,岂不是恩怨不分?”)
汉武帝刘彻深深理解一个道理,那就是百姓的安宁和稳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
只有让百姓安居乐业,心中无忧,国家才能稳固发展,不断壮大。
因此,他始终把维护百姓的福祉作为治国理政的首要任务。
然而,在汉武帝的时代,匈奴的威胁日益严重,成为了国家安全的重大隐患。
匈奴骑兵机动性强,时常侵扰大汉边境,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
因此,汉武帝认为,攻打匈奴、消除这一隐患,是当前最迫切的任务。
回顾历史,秦始皇在建立秦国之初,便举全国之力修建了长城。
虽然这一工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给百姓带来了短期的负担,但从长远来看,长城的修建确实为后世子孙带来了莫大的福祉。
长城不仅有效地挡住了匈奴的骑兵,还因地制宜,可攻可守,成为了大汉北方的坚固屏障。
除了长城外,秦始皇还修建了秦直道,这一工程极大地便利了军队的出行。
这使得军队能够迅速调动,有力地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对于这一点,汉武帝刘彻对秦始皇充满了感激之情。
汉武帝刘彻是胸怀壮志的帝王,他渴望能够率领大汉的铁骑,驰骋疆场,杀尽天下匈奴,荡平四方。
他梦想着太阳升起的地方,皆是大汉的领土,让大汉的威名传遍四海。
他更想要告诉这世界,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而且,由于先前天幕的启示,他又多了个目标,那就是把什么德意志,法兰西之类的也都收入囊中。
……
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仰望着天幕,读着后世仙人对秦始皇的评价,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
隋末时期,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他年少时便随父东征西讨,历经战火洗礼,最终助太上皇李渊建立了大唐。
这段经历,让他深感与秦始皇一统六国时的情境有着惊人的相似。
两者都是在乱世之中崛起,结束了长期的分裂与战乱,建立了新的王朝。然而,他们在治国理念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选择。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为了巩固统治,大兴土木,修建长城、阿房宫等浩大工程,使得百姓负担沉重。
而李世民则深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因此上位后,他并没有重蹈秦始皇的覆辙,而是推行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
他劝课农桑,重视农业发展,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他休养生息,减轻百姓的赋税徭役,让国家得以逐渐恢复元气。
在他的治理下,唐朝逐渐走向繁荣稳定,百姓生活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然而,李世民心中仍有着一丝忧虑。
他自问自玄武门之变后,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