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狠宋 > 第341节 入川不易

第341节 入川不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当时孟之祥与赵贵禄、张江在眉楼饮宴,张江告诉他这个消息,盖因御前军器所要打造一批合适四川山地作战的兵器与器具,消息传开来,据说官家有意让孟之祥与赵胜搭档。

江陵府都统制赵胜先前想驱使孟之祥为先锋去打张柔,其部下花天任更准备诬孟之祥不听号令,抗令不遵,以及孟之祥与鞑军勾结,背叛朝廷,放鞑军一马!

当时史嵩之的亲侄子史志超也与孟之祥在一起,自然指控的事情不可能存在,孟之祥和史志超对赵胜的回报就是由京湖制置司止住了赵胜收复失地计划,全部由孟珙军独吞,不给他立功劳。

不过,赵胜也是简在帝心的人,更主要是大宋除“崇文抑武”策略之外,另一个要不得的策略即“异论相搅”也!

该策略始于宋真宗,起初是针对文臣,当时王钦若出任宰相之后,真宗就把与王钦若派系不同、政见不同的寇准任命为宰相,宋真宗将个中奥妙说破:“且要异论相搅,即各不敢为非。”

所谓“异论相搅”,就是同时起用派系不同,政见不同的大臣,以便相互牵制。

其意图在于使士大夫之间产生不同的政见,从而互相制约,强化君权,它在一定程度上使朝廷的政治控制能力得到增强,而且客观上促进了“言论自由”,但同时致命的是它使朝廷的政令难以得到彻底的贯彻实行,互相扯皮,直接导致了宋朝的衰落。

“异论相搅”同样适用于军官,孟之祥与赵胜不对板,得,就把他们凑一起!

至于李埴,孟之祥对他不熟悉,但张江为他打探出来,此为原四川制置使赵彥呐被削职后,朝廷命李埴为同知枢密院事、四川宣抚使、知成都府,入川主持大局。

李埴字季允,丹棱人(四川眉山),文简(李焘)第七子也,学者称为悦斋先生,其兄为李壁。

他是绍熙庚戌进士,文名极盛,与李焘、李壁两父子被蜀人把他们比作三苏。

李埴的大作是他主持编著了《皇宋十朝纲要》,是记载北宋九朝及南宋高宗朝的编年体史书。每帝首卷列举年号及宰相、参政、枢密使副、使相、三司使、御史中丞等姓名。载科举之年取士数与州府废置。然后按年代顺序记朝廷大事。

这点要称赞中国的皇帝与文人,历朝历代的君臣均治史,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新朝皇帝必为前朝修史,以示自己是正统,而文人记载历史,则是薪火相传!

相比之下,外国有岂有历史,阿三是神造世界,神可不管世人,阿三的历史还得参看中国人对他们的一言半论的记载,受儒家文明影响的东方各国王朝都会治史,而西方则更显“高明”,他们参照中国的历史,自己去编造历史---有史料,但无实物。

中国人老祖宗,可是为后代子孙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物,数不胜数,与记载的历史书是“账物相符!”

西方神奇的是,他们“记载”的历史与中国对应上,并且往往比中国同时期的历史还早上那么一丢丢,如此表示西方文明早过中华文明。

至于西方文明的实物?

无有!

或者有的是能够保存数千年的纸莎草做成的纸,上载西方历史,以及不会说话的残破建筑物,又或者是一些造假严重的物品来作佐证,在收藏界卖不出高价,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它们是假货。

扯远了,李埴于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出生,现在是嘉熙元年(1237年),李埴现年76岁,已经垂垂老矣,又是文人,面临穷凶极恶鞑军的进攻,李埴能帮上什么忙?

孟珙为什么能成功,除了他个人的努力之外,还有史嵩之的帮衬,管理地方政务,作后勤支持,为他抵挡其他文官的攻汙,作用相当大!

不说什么,就说后勤,仓库里拨给你的粮食、物资,支前的民夫、驴骡牛马等,都要经过地方官员亦即是文官之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