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异国猎宝档案 > 第1260章 赐荃残藏

第1260章 赐荃残藏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职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六十年代末创建金鹰服饰,经营成衣。

六七十年代,是香江及东南亚成衣、纺织品出口的黄金岁月,郑英荃因此快速致富。

郑英荃的名气,来源不是资本,而是收藏。

早在七十年代初,郑英荃因业务常赴弯弯,经常参观北市故宫博物院,激发收藏兴趣,开始在港台等地收集名人字画。1976年,他北上回国,瞬间扩大他的收藏眼界和藏品范围。

他积极在北京上海等地尽力收购,并亲自拜访著名画家如谢稚柳、李可染、吴作人、程十发、吴冠中等人,直接找画家本人购藏。

郑英荃的藏品以字画为主,从年代上又分为两大类。

七十年代,他的藏品以近代名家作品为主,自清末民初北方陈师曾,南方赵之谦、任伯年以降,经齐白石、黄宾虹、刘海粟

、徐悲鸿、傅抱石、张大千、林风眠等大家之作,以至当代流行的黄胄、亚明、朱纪瞻等,无论水墨或油画,传统或新风格,均兼收并蓄,数年间收藏即蔚然可观。

到八十年代,郑英荃的收藏方向略有调整,积极转向中国古书画收藏,经常亲赴纽约参加拍卖,收藏明清名家如沈周、唐寅、文征明、董其昌、陈老莲、八大、郑板桥、金农、郎世宁等书画,高峰时,明清字画的总数量达两百多件。

八十年代中期,收藏界意气风发的郑英荃,在北市和新加坡同时开设画廊,以画养画,取堂号“赐荃堂”,大有收藏大家之风。

因而,郑英荃在港台收藏界,名声不小,李承有耳闻。

但是,随着九十年代纺织业的彻底没落,郑英荃的服装产业,快速衰败,期间又经历亚洲金融风暴,金鹰服饰损失惨重,郑英荃不得不出藏以支撑企业和补贴家用,大部分藏品,迅速流散。

说这么多,其实就一句话——陈大均女士参加陈家晚宴,实则是向李承推销家中藏品!

这起交易的中间人,是陈玉志和陈硅父子,他们知道李承是艺术品交易商兼藏家,又恰好郑家放藏,于是便邀请陈大均出席晚宴。

撮合这桩交易,也算是他们父子向李承卖好的一种方式。

陈大均是郑英荃的续房,才三十出头,一头干练的短发,陈家晚宴还未开始,泰勒与陈大均以及陈硅的妻子在一旁聊天。

李承在翻看1990年出版的《赐荃堂藏画集》第一部,这是郑英荃自己印制的藏品手册。

他原拟自所藏数百件近代名家作品中,精选部分出版四册,另出版两册古书画,但是随着服装生意萧条,也没那么多精力来操持这件事,最后只集结两册,在1989、90年出版。

李承的目光,正在看着第十六页黄宾虹的《范石湖诗意图立轴》时,吴伟送来手机,轻声告知他,汪慧中来电。

李承将这本藏品手册合上,递给泰勒,又对陈大均几人笑着指指手机,转身来到院中给汪慧中回拨过去。等电话接通后,李承笑眯眯问道,“师兄,有事?”

“阿承,我明天去工贸署递报材料。”

“好啊,祝师兄心想事成!”李承哈哈一笑。

“不是啊……我现在很着急啊。”李承被他这话说得一愣,又听到汪慧中在电话中抱怨道,“阿承,互联网科技,我都已经列入竞选宣讲文稿中,你这……突然到新加坡投资网络科技产业园……打了我一个措手不及啊。”

这话倒是让李承有些意外,“哦?师兄是想把数码产业和互联网产业融合到一起?”

汪慧中只是他的扶持对象,并非瀚唐的下属,因而李承对汪慧中的动向,不可能了解那么清楚,没想到他也把主意打到互联网产业的头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