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栎阳风云
有足够的土地分配给贵族,能养活都城中的国人。
其次,栎阳是陆
通三晋的必经之地,是关中的交通枢纽。
栎阳东北行,经重泉,至临晋的蒲津渡过黄河,向北可达太原、上党——秦对赵作战,走的就是这条路;栎阳正东行,过圩南,走华阴,出潼关,过黄河,可直击魏国都城安邑(晋省夏县);栎阳东南向,可走圩南、商洛线,和楚国通商贸——当时秦和楚国属同盟。
迁都栎阳,秦国上下卧薪尝胆,勤修内政,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让秦国渐渐变得富强。又遇到非常好的时机——魏武侯伐楚伐齐立志三晋一统,给了秦国喘息之机。
一直到魏武侯去世,秦国开始对魏国动刀。
公元前362年,秦乘魏军在浍水(今晋省翼城县南)北岸与韩、赵联军大战之机,派庶长国出兵攻魏,发起第三次河西之战,在少梁(今关省韩城市南)大败魏援军,俘其主将公孙痤,占领少梁(今关省韩城市东南),夺回部分河西之地。
魏国三面树敌,不得已,在黄河边修筑长城,将少梁、少梁两座城市,挡在长城之外,也就是将部分河西之地让给秦国。
从此,秦魏之间的河西之战,形势逆转,攻守易势,秦国占优。
同年,秦献公去世,秦孝公继位,开始商鞅变法。
公元前354年,中原乱战。
赵国攻打卫国,魏国救卫,在南梁大败赵军,并进围赵都邯郸,赵求救于齐、楚,继而就发生著名的“围魏救赵”故事。
秦国一见,吆喝,赵国、齐国、楚国联合攻打魏国,自己机会来了。
趁着魏国主力与齐国在桂陵之战的时机,由繁庞东渡黄河,包围魏故都安邑,魏守军投降。
次年商鞅率军包围固阳,魏国固阳的守军,在秦军强大的攻势下再次投降。
秦国收回大部分的河西之地。
形式似乎一片大好。
可这
会魏国实力强大,绝对是bug般的存在。
他们先与齐国决战桂陵,不幸大败,但是,很快又整兵再战,破赵国都城,迫使赵国签下城下之盟,然后又联合韩国大败齐楚联军于襄陵,齐国,楚国两国被打蒙,被迫求和。
等魏国平定赵、齐、楚三国后,回头收拾秦国,秦国蔫了。
在公元前350年,魏国夺回旧都安邑,西进并包围定阳(今陕延安市东南),在魏国的攻势之下,秦孝公被迫求和,并归还所得的河西之地。
时间又过了十年,秦国得意外之助——公元前343年,马陵之战,孙膑战庞涓,十万魏军全军覆没,魏军主帅太子申被俘,庞涓自刎而死,魏国缺兵少将、国力大衰。
秦国发动第五次河西之战。
这一次,秦国兵精粮多,稳扎稳打,不急不躁,采用“耗死”对方的战略,在西河郡与魏国进行长达两年的拉锯战,最终耗得对方兵无战意,马无粮草。
公元前330年,全歼魏军,斩首八万(此据《秦本纪》),并俘虏魏将龙贾。
魏被迫于次年将河西郡归还秦国。
至此,秦全部收复被魏夺占的河西地区。
魏军主力覆灭,又遭齐、楚、赵、秦等国轮番进攻,从此一蹶不振,国力大损,沦为二流国家。
秦国则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强大,又革新军队,拥有东出崤关夺取天下的实力,而魏国的衰落则减轻秦国东出的难度。
从此,山东六国,便暴露在秦国的铁拳之下。
栎阳,在最后三次河西之战中,都承担着粮秣供应基地和军事指挥中心的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