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悍卫王朝 > 第三十四章 武关破

第三十四章 武关破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直到第六天,新战报传来了,武关被破了。

宁阳棣的第一反应就是这绝对不可能。除去战报在路上的一天,也就是说后棠用了仅仅五天的时间就攻下了武关。就算是后棠有自己不知道的攻城方法,也绝不可能只用五天的时间就攻下这座雄关。

新送来的战报中写道,后棠军队的投石器得到了加强,射程比我军所配备的要远。后棠军队这两天疯狂的用投石器投陶罐。陶罐中全是黑乎乎粘稠的液体,被火点燃后用水根本就扑不灭。也不知道这种液体后棠准备了多少,反正大火在城墙上烧了整整三天。三天后天降大雪火才熄灭。只是等雪停后,城墙被后棠的投石器只投了一轮石块就被砸塌了。随即王岫率领守军退出了武关。

这种方法在《华阳国志》中有过记载,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时,发现用火烧巨石,然后浇水其上,就容易凿开山石。这种方法在历代水利工程中不断为人们采用,只是很少用在攻城上。这估计就是后棠选择隆冬时节前来进犯的原因。这段时间城墙温度低,经过长时间的火烧,再次被大雪降温,质地就会变得很脆。难怪后棠可以轻而易举的打破城墙。

后棠军队用的攻城的液体,张华所著的《博物志》中记载过:酒泉延寿县南山出泉水,大如筥,注地为沟,水有肥如肉汁,取著器中,始黄后黑如凝膏,然极明,与膏无异。这种液体被当地人称作石漆。只是石漆产自凉国,后棠是怎么得到数量如此庞大的石漆的呢。

不过这个问题暂时不是宁阳棣需要考虑的,宁阳棣现在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王岫接下来会怎样应对。

王岫所统领的武关守军是没有多大损失的,撤退的也很从容,没有被后棠的骑兵追上。后棠军队攻下武关后也没有乘胜追击,而是进行休整恢复实力。

宁阳棣之前的猜测是对的,攻城确实不是重头戏。后棠现在按兵不动应该是在等后续的骑兵部队上来,尤其是李川所钟情的重甲骑兵。

第二天,宁阳棣又收到了最新情报,王岫已经退守庸城,固守待援了。

宁阳棣愈发看不懂了,李川的精锐是重甲骑兵,攻城派不上用场,围点打援可是一等一的好手。固守待援,王岫倒是能守,问题是援军怎么办。步兵在大平原上遇到骑兵基本上就是个死。而且一过武关,后棠的粮草也不成问题的。我军撤退的仓促,肯定没有做到坚壁清野。兵法云: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后棠军队所需的粮草完全能通过劫掠地方得到补充。反而是王岫的粮草可能会出现短缺的情况,庸城一下子涌进将近八千人,粮草供给会出现问题的。

不对,王岫撤退的如此从容,不可能事先没有一点准备,甚至能说成是故意放弃的。既然如此,那朝堂就一定有应对的方针。宁阳棣得好好想想。

重甲骑兵不是没有缺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地形,在陡坡、树丛、泥沼、河流等地形处减缓骑兵冲锋的速度,然后伺机与之战斗。但那里是一片大平原,地形只对重甲骑兵有利。步兵的长枪阵对骑兵也有克制,但这种用法通常是步兵不动,等着骑兵自己冲过来。只要步兵阵脚一动,骑兵立刻杀来,步兵方阵一下就被冲散了。至于像什么陌刀、大斧,那也得是骑兵经过长枪阵阻碍后,队形混乱的时候,才能轮到他们发挥作用。面对重甲骑兵整齐划一的冲锋,说什么碰到陌刀人马俱碎,全是扯淡。要不然为何当初在合肥的时候,李川能用三千重甲骑兵就冲烂南朝十万大军的阵营,全靠着重甲骑兵冲锋时那种排山倒海的压迫力。

现在看来,对付李川骑兵的最好办法还是派出自己的骑兵。可根据情报,朝廷当下还没有派出骑兵。凉国又不缺乏骑兵,即便是需要防范北面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也是能派出骑兵的。

所以宁阳棣在纸上写道:我军宜派出骑兵与之周旋,配备轻弓。避开其重甲骑兵的优势。

当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