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净土宗版)
阿弥陀佛的誓愿、天亲菩萨衷怀彻底圆彰,和盘托出。若非深得佛心,具无碍辩,何克臻此。
生死,吾等第一大事也;净土法门,了生死无上妙法也。
昙鸾大师根据龙树菩萨的易行道和难行道,又细分为自力法门和他力法门。他往生净土前,告诫大众言:“地狱诸苦,不可不惧;西方净土,不可不欣。”
承续昙鸾大师思想的道绰大师,在《安乐集》中判一代佛教为两种:一为圣道门,二为净土门。不论大乘、小乘,在此世界修习无漏圣智、断灭烦恼、证入圣果之法门,统称圣道门。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远劫以来应值多佛。何因至今仍自轮回生死不出火宅。
答曰:依大乘圣教,良由不得二种胜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
何者为二: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
其圣道一种今时难证。一由去大圣遥远,二由理深解微。
是故大集月藏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是故《无量寿经》云: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又复一切众生都不自量,若据大乘,真如实相第一义空,曾未措心。
若论小乘,修入见谛修道。乃至那含罗汉断五下除五上,无问道俗未有其分。纵有人天果报,皆为五戒十善能招此报,然持得者甚希。
若论起恶造罪,何异暴风快雨。是以诸佛大慈劝归净土。纵使一形造恶,但能系意专精常能念佛,一切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
虽无阴烦恼一毫未断,仰仗阿弥陀佛大愿业力往生极乐净土,永超三界生死,证悟法性涅槃,即是净土门。
最终到善导大师创立净土宗,开宗祖典为《观经四帖疏》,以阿弥陀佛因愿果号为立教根本,四十八愿中的第十八愿为轴心,以“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广度十方众生”为宗旨。又以“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生不退”为特色。
又有要门和弘愿之分判:其“要门“者,即此观经定散二门是也。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即废恶以修善,回斯二行求愿往生也。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高森,你可知道,净土门中最重要的就是什么?”
就是善导大师,净土门再细分为修行有二种,一者正行。二者杂行。言正行者,专依往生经行行者是名正行。
何者是正行呢,一心专读诵此观经弥陀经无量寿经等。一心专注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若礼即一心专礼彼佛。若口称即一心专称彼佛。若赞叹供养即一心专赞叹供养。是名为正。
又就此正中,复有二种:一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这是净土门的顶峰了。若依礼诵等,即名为助业。除此正助二行已外自余诸善悉名杂行。
高森,这些法义奥义就是净土门思想,我今为细说。你好是受持,毕此一生,定能弘传净土法门,救度有缘众生。
法音大师说完时,即时入定,口称佛名,一句一句名号,不断开,口中发出金色光,顿时照亮整个大殿。
高森已被此盛景迷住,身心柔软,口也不自觉地跟着念起佛号来。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随着两人一起口念佛号,大殿越来越亮。
刹那间,整个大殿光阴万丈,变成黄金铺地,空中散落五彩斑斓的莲花,空中自然出和雅之音。阿弥佗佛和诸菩萨摩诃萨化现在空中,可是现在已经是傍晚,没有其他的人看到如此极乐盛景。如同《阿弥陀经》中描绘的景像一样。
法音和高森都沐浴在佛光中,法喜充满!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