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搜山千骑入深幽(二十四)
多,只四五人,然瞧其所带兵械,刀剑弩弓齐备,不像寻常的盗贼。
他们这两天路见过好几拨目露凶光的青壮流民,这几人是本地口音,首先就排除了他们不会是外地的流民。本朝对兵械的管理虽很松散,允许吏民佩刀带剑,可弩弓这类兵器却也不是常人能搞到买得起的,对面这伙人人数虽少,却不但有两件弩弓,而且分工明确,有近距离的刀剑有远距离的弓弩,而且当截住路后,除了一人上前问话,余下的均散於田野上,隐隐形成对荀贞等人的包围,这般举动动态,如循兵法从事,确也不像寻常的盗贼。
对面那人嘿然笑道:你这瘦子的口音不是我赵国人,我看尔等才是贼子尔等从何来,何处人,可有过所文书如有,拿来给我看看;如无,就休怪我等不客气了随着他说话,田野上持弓弩的两人搭箭开弦,另两个持刀剑的猫腰挺刀,作势冲出,跃跃yu试。
过所文书就是传,是由当地县寺给出外远行的吏民开具的路证。
荀攸轻声说道:问我等要过所文书荀君,这伙人确不似盗贼,莫不是此亭的亭卒
荀贞当过繁阳亭长,对亭部的职责了然於胸,非常熟悉,亭部的主要职责就是保境,维持境内的治安。通常而言,这几个人既然问他们要过所文书,那就应该是本亭的亭卒了,可现今大乱刚过,地方不宁,盗贼群起,很多的亭部形同虚设,极少有晚上还敢派人出去巡逻jg戒的,他们这一路走来,这却是头一个碰到亭部里有人拦路要传的。
他心道:是亭卒,还是盗贼伪装徐徐笑道,足下好耳力,我等确是外地人,不过早就迁居邯郸了,此番却是去柏人县访友的。令宣康,拿过所文书给这位壮士看看。借宣康取文书之际,问拦路这人,敢问足下,可是贵亭的亭长么
这人没接腔,盯着宣康拿出过所文书,叫他送过来。
荀贞咳嗽了声,宣康知荀贞意思,下了马,一手提剑,一手拿着文书,朝前走了几步,在离这人尚有四五步时停了下来,把文书丢过去,随即快步倒退回原中卿典韦身后,重又上马。
拦路之人与荀贞等均不知对方底细,彼此如临大敌。
雨落沙沙,荀贞等人的衣衫已被打透,风吹来,遍体生寒。对面的这人盯着荀贞等,小心翼翼地提刀上前捡起过所文书,虽有夜雨,凑到近处,勉强能看清字。
荀贞瞧着他这般小心的模样,再转盼田野上jg惕十足的余人,他久经沙场,实未把这数人放在眼里,在这个时刻还有功夫慨叹,心道:行人弓箭各在腰,路上相逢如遇敌。唉,乱世气象也。
对面这人连着看了几遍过所文书,经过再三确定,判断出此书是真,收起了佩刀,笑道:原来足下是颍川许县人,足下姓陈,不知与太丘公怎么称呼
太丘公便是陈寔了。荀贞的这个过所文书是在出行前请邯郸县令开具的,为免得引起沿路吏员的注意,失了微服私行的本意,故此冒用了他妻家许县陈氏的姓。
听得这人询问他与陈寔的关系,他讶然心道:一个冀州野亭之人也知我州太丘公之名答道,太丘公乃在下族祖。
噢足下竟是太丘公的族孙这么说来,却是在下失礼了。这人急令田野上的诸人收起兵器,步行近前,把荀贞的过所文书奉回。
见他们收起了兵器,田野里的人也都上了路上,荀贞等放下了心,知这几人必是本亭的亭卒了。荀贞示意典韦左伯侯等也收起兵器。宣康接回过所文书。荀贞下马,笑道:足下知我族祖之名么
我本是不知的,但我亭的亭长对太丘公却是极其仰慕,常对我等讲说太丘公的高洁品德和他在职闻喜时爱民行仁政的故事。在下对太丘公也是很敬慕的,没想到今夜竟能遇到太丘公的族人,方才失礼,敢请贵客勿怪。
陈寔早年任过闻喜长,在闻喜干了半年,政绩斐然,遂复再迁为太丘长。闻喜在河东郡,离赵国不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