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三战尽复东郡地(十一)
以此山火焚彼贼兵,即便贼有百万,又何忧耶皇甫嵩抚须笑道:汝南贼说:'汉军有二虎,孙荀两司马'。卿随我转战三郡,功常冠三军,今克定东郡,卿功又第一,先取韦乡,再克白马。卿何其谦也。叫荀贞起身,笑对他道,来,贞之,我给介绍一位东郡名士。
皇甫嵩的榻畔坐了一人,年约六旬,须发皆白,老态龙钟。
皇甫嵩介绍说道:这位便是燕县王公。燕县是东郡最西边的一个县,临陈留郡,在白马县的西北边。相比汝南颍川,东郡一则辖县少,二则文化底蕴也不如之,故此名士不多,有名的门阀士族也少,燕县王氏是其中一个。荀贞心道:燕县王公瞧这个老者六十来岁,心道,王氏乃燕县冠族,其族中最出名的有两个人,一个叫王从,乃是王氏的家长,一个叫王环,乃是王从之子。观此老者年岁,必是王从无疑了。当下行礼,说道,小子荀贞,拜见王公。这老者忙叫他起身,笑道:我适才听将军说:荀君从军征战,常为王师先发,攻伐战取,无往不克,今早已名震豫兖两州。年纪轻轻就建立了如此的功勋,子曰:后生可畏。笑对皇甫嵩说道,今见荀君,乃惭愧我之老朽无能。皇甫嵩微微一笑,叫荀贞入席坐下。交谈几句,这老者果然便是燕县王从。
士族之中,有很多都是父子齐名兄弟齐名的,比如荀贞的岳家,陈寔与他的两个儿子陈纪陈谌齐名州郡,号为三君,又比如荀贞族里,荀爽兄弟八人号为八龙。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是因为知识的垄断,士族大多世代传习儒学,父传子子再传子,代代相传,称为家学,有这样一个优良的先天条件,就算是中人之资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相比那些没有家学的寒士们自然就更容易出现人才,另一个则是因为舆论的垄断,花花轿子人抬人,士族之间彼此吹捧,你夸赞我家的子弟,我夸赞你家的子弟。两者结合,就出现了士族里多有父子兄弟齐名的现象。
这个燕县王氏也是如此,王从与他的儿子王环并有名於郡中。王从年轻的时候也曾出仕,从郡吏做起,最高任过大县的令,当过千石的官,转任三县,后见升迁无望,便辞官归家,专心教子。他教子的成果很好,王环今年不到四十,已然青出於蓝,先是仗着其父的荫庇,二十多岁时出仕郡中,先为督邮,继被擢为郡功曹,接着又被任为郡上计掾,举孝廉,五年前进京上计,上计就是向朝中汇报当地的经济情况和财政收支基本情况,为国家编制财政预算提供依据,因为表现杰出,被留在朝中,拜为郎,一为郎官,身价便大不同,而在众多的郎官中,孝廉郎,也即由孝廉而被拜为郎的,更是其中的翘楚,打个比方就好比是后世的状元探花郎,很快就出为大县之令,他也确实是个人才,在任上政绩显著,前年被擢为荆州一个小郡的太守,已是两千石的高官了。通过进京上计而一跃龙门是两汉常见的事情,也算是一个升迁的正途,颍川上计吏郭图就一直希望能被朝中留用,只是可能他机会不到,虽然连着好几年进京上计了,却一直没有能被公府相中。
荀贞来找皇甫嵩,不是专门来拍马屁,而是有事情的,和王从皇甫嵩对谈了一会儿,王从看出他似心中有事,很识趣,笑道:今濮阳白马虽下,卜己仍未被擒显戮,我就不多打搅了。将军,荀君,告辞了。卜己起兵后,王从聚集了数百的族人宾客徒附,坚守自家在乡下的庄园坞壁,虽不足以建立功勋,但却也保住了王氏一族。荀贞带汉兵入郡之当时,他就听说了,不过因为皇甫嵩当时还未到,所以他没有来,又在听说皇甫嵩带数万jg兵至后,他马上带着自己的私兵,也就是那数百的族人宾客前来,本是想趁机立些功劳,不过却没料到皇甫嵩获胜的如此快捷,所以却是来晚了一步。对他的来意,皇甫嵩是清清楚楚,当下笑道:王公既然来了,也不必急着走。公名重东郡,若是愿意,可且留在军中,待ri后平定了东郡之后,还得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