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大魔王又出手了 > 第297章 长恨歌

第297章 长恨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

新垣结衣不服了,也说道:“我觉得《长恨歌》的主题并不仅仅是赞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我觉得三三在讽喻唐玄宗荒淫误国。”

刘仙女不甘落后:“我认为表哥既赞美了爱情,也谴责了唐玄宗。”

伊凡卡的表现**也很强烈,但她的思考方向不一样,说道:“皇帝有很多妃子,这个杨贵妃是如何成功的呢?三三说的不多,但我们可以想象,杨什么,玉环?她肯定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等。成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更离不开自身的努力,杨玉环应该出身不凡,但即使身世显赫,她依旧精通琴棋书画,所以人不能自傲。”

看到后面,刘仙女快要看哭了,这首诗歌真的好美,描写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感情感天动地。

纵观全文,再看到后面“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句,多么感人啊,短短十几字,却描绘出了无穷无尽的悲哀和惋惜。

恨的就是俩人无法终生相伴。

先写两人恩爱,从始是新承恩泽时开始,写到三千宠爱在一身,再写到可怜光彩生门户,达到了恩爱的极点。

随后,渔阳鼙鼓动地来,一直到婉转峨眉马前死,永失爱侣。

接着用大量文字写唐玄宗如何思念。前后大量的对比,比如“翡翠衾寒谁与共,迟迟钟鼓初长夜”,和前文的“**苦短日高起,芙蓉帐暖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这就是恨!

恨不相拥,恨有情人难成眷属。

写到魂魄不曾入梦来,笔锋一转,开始写杨贵妃也是在思念唐玄宗。

这样就点明了两人是互相思念,而不是单相思。

比如“玉容寂寞泪阑干”,比如“蓬莱宫中日月长”。

最后点题,“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从头到尾就是爱情的恨。

前世,有人上升高度,恨唐玄宗重色,导致安史之乱,民不聊生,大唐遭到打击,认为这也才是作者的恨。

据说,这部长诗可挖掘的东西很多,比如“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有人就认为这是说杨贵妃隐姓埋名到了太阳国,并没有真的死亡。

而太阳国的确也有杨贵妃像。

不过大多人认为是假的。

说杨贵妃隐姓埋名到太阳国的说法,是在白居易作出这篇文章后才有的。

当时太阳国对华夏大唐文化很痴迷,仿造出来。

华夏人的仙山是八仙过海的蓬莱仙山,蓬莱仙山在山东半岛,至于什么在蓬莱就代指太阳国之类的,有文学常识的都会觉得这种说法很可笑。

白居易为什么要放着华夏的蓬莱不说,而隐晦的用太阳国的语言习惯代指是太阳国?

以当时华夏诗歌文学的高度需要去模仿借鉴太阳国吗?

而且为什么太阳国早不说完不说,偏偏白居易写了诗以后再说杨贵妃在太阳国?

这只是一首诗,诗人只是美好的希望是这样,并无实据可查。

但也有人坚定认为,从《长恨歌》近结尾处发现,杨贵妃可能是被发配到了一个鲜有人知的宫殿,并且唐玄宗一直没有去看过她,这个宫殿可能是在太阳国,也可能是在其他地方。

当事人也都知道此生再难记相见,所以出此绝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王子安写到最后,长叹一声:“《长恨歌》一出,关于其主题,便成为历来读者争论的焦点。观点也颇具分歧,大抵分三种。”

众女无语,怪不得三三的演技这么好,说得跟真的似的。

明明就是你今晚写的,还各种编,编得我们差点就信了。

王子安看都没看众女,说道:“其一为爱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