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朕都忘了,从高句丽还抢了几千万贯
这几年李世民命人去大唐各处开矿,然而铜矿的开采速度很慢。
根本无法匹配大唐的发展速度,货币稀缺的问题必然会出现的。
在秦羽火力全开的情况下,大唐的生产力突飞猛进地发展,比原本历史上的贞观盛世还要强大。
李世民召集了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戴胄等人商讨此事。
他们一致认为必须增加货币的投入。
如今大唐不能提供这么多铜钱,目光就只能投向外部了,于是盛产金银的倭国就进入到了大唐的视线里。
征讨倭国的意愿,空前的强烈。
李世民掷地有声的说道:“明年,大唐必定征讨倭国。”
秦羽沉思了一下:“明年?这个时间有点急,即便是新式战船建成,也要到冬天了,并不适合作战。”
他倒是没有李世民这么着急,看来货币紧缺真的吓唬到李世民了。
李世民只好妥协:“那就后年吧,通货紧缩的问题如此严重,你有什么解决办法?”
秦羽大笑道:“通货紧缩?大唐虽然有些货币紧缺,但是距离通货紧缩还早着,十年八年之内都不会造成通货紧缩的。”
大唐是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还不是后世的市场经济,通货紧缩这东西到底能不能出现,还是未知数呢。
但是货币紧缺的副作用是肯定的,若要大唐继续快速发展,这个问题是必须解决的。
秦羽心里面犹豫要不要把大唐境内的几个比较大的金银铜矿的位置告诉李世民。
但是想想还是没有这么做,大唐还没有到这么迫切的地步。
听了秦羽这么说,李世民算是放心了:“如此就好。”
毕竟在大唐人的心里,秦羽拥有经天纬地的才学,大唐经济学都是秦羽写的,那么他的判断就一定是正确的。
“这一次我们从高句丽,新罗还有百济掠夺的钱财都可以投入到市场中,对于货币紧缺也会有大大的缓解的。”
此次掠夺的铜钱足足有几千万贯,这其中不少还是隋朝的时候流出去的,还有很多是三国自己铸造的。
高句丽对的铸造技术自然比不过大唐,所以他们的铜钱,还需要回炉重铸以后,才能够在市场上面流通。
听秦羽这么说,李世民才想起什么来:“你不说朕都要忘了,有这些钱,大唐的货币紧缺问题可以大大缓解了。”
之前着急赶路,战利品还都留在涿州,秦叔宝的左武卫负责看押。
“族叔很快就会回到长安来了。”秦羽说道。
朝廷之前已经收到了秦叔宝启程的奏报。
李世民点头道:“最多再有十天,叔宝便能够到达长安。”
与秦羽交谈过后,李世民就放心了。
毕竟大唐经济学是秦羽写的,通货紧缩这个词也是秦羽发明的。
既然秦羽这个作者都说没事,那李世民就相信这个可怕的局面是不会到来了。
这是他对秦羽的信任。
从太极宫中回到秦府,秦羽碰到了一个不速之客——戴胄。
这家伙,作为民部尚书,对钱荒的事情,真是上心。
最开始就是他把钱荒的问题汇报给李世民,吓得李世民召集了长孙无忌等人来商讨对策。
最终得到了一个应该从外部掠夺金银铜钱的方法来及解决问题,让李世民对征讨倭国的事情特别的上心。
虽然秦羽也想要灭掉倭国,但是操之过急就不好了
和李世民一样,戴胄老儿也总是喜欢刨根问底,所以特意跑到秦府来找秦羽。
“戴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