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而竖穴式的坟则改用砖和石料构建墓室。
形制和结构完全模仿了现实生活中的房屋、宫殿和院落……
在这些墓葬里,墙壁上大都绘有彩色的壁画,或者有模印的画像砖,而在石结构的墓葬里则大都是雕刻画像。
壁画的题材很广泛,除了神灵怪兽、历史故事之外,主要是表现王侯生前的各种生活场面。
这些墓葬结构和装饰和活人居所无异。
汉代之墓葬形式及种类众多,常见的墓葬类型,有土圹木椁墓、崖墓、空心砖墓、小砖拱券墓、石墓数种。
依山崖开凿的大型多室崖墓,西汉诸侯王偶有用者,汉代天子之墓的最重要结构特点是建立“黄肠题凑”大型木构椁室。
《周礼》中有:&34;以丧礼哀死亡。&34;
周礼作为中国礼仪的起源,共有&34;五礼&34;,且对中国古代礼仪的形成影响至深!
其中的&34;丧礼&34;是中国上古先民的丧葬礼俗,是对中国&34;事死如事生&34;观念的体现,表达的是对生命终结时的恭送情怀,也是对于人生最后阶段的高度重视。
记得小时候背过诗经里写殉葬的章节,《秦风·黄鸟》写到:&34;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34;
这是一首针对古代殉葬制度的挽歌,写的是古代秦伯因为喜欢兵事,在去世之前决定让他的三位爱将为他殉葬的事情。
这首诗里后来还演化成一个成语:惴惴不安。
所以,我认为这些王侯葬俗和所谓的礼仪,不过是统治者从精神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的官方意识形态。
百姓依然如草芥,活着,可能都无立锥之地。死,也不过一棺尔……
甚至那些爱将嫔妃都会被陪葬!
这么看,掘了这些鱼肉百姓,窃国大盗的墓好像也不缺德?
不知不觉扯远了……
接着写汉墓种类……
写到这里,我想起我们北方,辽南沿海一带,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汉墓埋葬形式……
这个奇怪的葬俗是辽南的贝壳墓,无数雪白的贝壳附着在古墓四周的墙壁上、墓道底部,甚至尸身上。
估计盗墓贼遇见这种情况都顿感懵逼,费了挺大的劲,打盗洞,就挖出一堆贝壳,有那精神头去海边捡不就完了吗?
其实,这些沿海地域的人确实生前喜欢吃海鲜,而且贝壳在远古时代就被当做货币流通。
宝贝的“贝”,宝贝里面都有“贝”字,能想到贝壳曾经的重要性。
死后躺在宝贝的包裹里,也许满足对钱的所有憧憬……
这样的墓葬形式在辽宁锦州、营口,大连等辽南城市汉代时候非常普遍,是汉墓的一种标准形式,学名称作“贝墓”。
博物馆里我见了几次贝墓,觉得老祖宗的脑洞真大……
或者死者生前是个吃货,死了还想下辈子继续吃海鲜……
这些贝墓主要以海蛎、贝壳、海螺、海帽等作为墓室的主要材料。
最早的贝墓出现在春秋时期,《左传》中记载:“宋文公卒,始厚葬用蜃炭。”
这里说的蜃,就是贝类。《辞海》中解释这种蜃是大蛤。
大蛤,就是海市蜃楼的蜃,古人认为蜃吐气能形成城市楼阁,形容虚幻之象……
《周礼·地官》中郑玄解释“蚌蛤之蜃,犹塞也,将丼椁塞以下蜃,御湿也。”
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