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以死明其心
早年间,六安王由于朝政问题屡屡失败,屡屡被皇帝责骂,甚至让他让贤,让有能力者居之。
当时的六安王也只是二十有三,年轻气盛,禁不住这样的打击,最终日日沉迷于酒色之中,终日不回家。若是问老一辈人就都知道,那时的六安王可是有着风流好色第一的称呼。那时他已经迎娶了杨氏,而孩子也都三岁了。
司马子益的生母杨氏,是个多才的美人,识大体,在帝都中乃是首屈一指的人物,当初谁都想着娶了这美人,谁曾想年纪轻轻的美人竟看上尚无权势地位的六安王。
杨氏看中六安王是因为他比任何人都勤奋,都刻苦而且还知趣,想来他能有一番作为也是时间的问题。可谁曾想,就因为一次朝堂整顿,彻底的打败了自信满满的六安王,杨氏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将只有三岁的司马子益每天都关在房中,不让他去打扰父王。
此后,每天六安王都睡在风华楼里,杨氏天天派人去请他回来,其实每次杨氏都是默默的在角落里看着六安王被奴才抬回府,每一次眼泪都不住的流下。
终于有一天,杨氏不再派人去接六安王。而是将自己锁在自己的房里,素闻杨氏多才多艺,其中她最得意的便是琴艺。那日,她将自己多年不碰的琴取出,弹奏一曲,动人心弦,凄凉不已,琴音婉转。就在动情处的时候,杨氏用力将琴弦一头折断,另一头用剪刀捡开。然后站在高凳上,将琴弦悬挂在梁上,自己将头套住,用力一踹脚下,就在凳子倒的一瞬间,一颗头颅也顺势掉了下来,正好掉在地上杨氏提前预备的锦盒中。
杨氏聪慧,她想以死来换回夫君的心智理智,所以一切的一切她早就有所准备。她不让司马子益出屋,也不让他见她,为的就是让他习惯没有娘亲在身边的日子,也能好好活下去。而她的死,能换回她的夫君,因为他绝不会原谅是自己亲手葬送的爱。为此杨氏又留书两封,一封是写给六安王,让他重振旗鼓,照顾好孩子,还教他如何对司马子益解释自己去了哪里,什么时候回来。另一封信是留给司马子益的,是在他知道事情的真相才交与他的,这写了什么,就无从而知了。因为在上一辈,司马子益好像没有收到此信。
也许是感应到爱妻的离世,那日,六安王从朝堂回来,并没有去风华楼,心中隐隐有着焦躁不安,总感觉是有什么大事发生。那天,他也异常的清醒,一路上再三催促抬轿人动作快些,可最后他还是觉得慢,从轿中出来,一路狂跑回府。府中的人都大吃一惊,没见过六安王这么早回府过。
六安王看着周围没有见到杨氏,没有见到孩子,心中更加惶恐,预感着出了大事。他强迫自己镇定下来,随手抓来一个奴才就问道:看见夫人和小少爷了吗?
那人结巴的答没有,之后他又问好多人,答案都是相同的。他不知不觉走到自己的房门前,周围一片死寂,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这么不安会这么害怕,以至于让他走上台阶被绊倒了两脚,手颤抖着推了一下门,门没开,他又用力的推了一下,依旧如此。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也越来越害怕,抬腿就是一脚,力度十分强大。可里面的情景又一时令一直强撑着自己身体的他一下子瘫软在地。
满地的血,满地的血,血腥味一轰即出。六安王已经不知道要怎么呼吸了,他只觉得胸口沉闷,一样的堵塞。泪水不自觉的往外冒出,不知不觉的已经爬向那无头女尸身边,紧紧的抱着,任由那暗红色的血液流到自己的朝服上。他的嗓子如针扎一般,疼痛万分。他想喊,却喊不出,他想叫,却丝毫发不出声音来,心就像被万箭射中了一般,是一种无法形容的痛。
他的管家发现了紧抱尸体的老爷,也是心一惊,不过他很快的镇定下来,上前安慰,说不要让他辜负夫人的一片心意。说的时候,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