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子晟三答 君王亲斟
会如今日一般,为其点燃熏香炭炉,而后就乖巧的坐在一旁,看着他处理政务。
而在他处理完政务之后,亦会时不时提点糜旸几句。
只是那样的时日,随着糜旸年岁渐长以及他身份的日益尊贵,已经越来越少。
转眼之间,当年那个对世事充满好奇的少年郎,已经成长为名震天下的将军,甚至都已经成家。
刘备这时想起了当日他离开襄阳之时,看到的关羽头上的白发。
王驾之中虽没有铜镜,但刘备每日起床梳洗之时,他手中总会沾染些许掉落的白发。
韶华易逝,这一点纵是当世英雄亦无法避免。
刘备看着眼前充满生机朝气的糜旸,他就好像看到了他当初年轻时的样子。
在注视糜旸一会后,刘备看向糜旸问道:
「孤以前曾教导过你,执政以缓为要,那你可知道孤今日为何要着急,在众臣面前惩治周群及一干罪臣。」
面对这明显是考教的言语,糜旸的神色一下慎重起来。
以前他随侍在刘备身旁时,刘备在处理政务的闲暇之时,亦时常会考教他。
他若是答对了那自然是美食伺候,但要是答错了,少不得要挨几下板子。
在思考一番后,糜旸对着刘备一拜答道:「治大国如烹小鲜,执政不能急切,应以缓为要。」
「然救民当以急,且久则生变。」
「周群等逆臣仰仗家势名望,残害百姓,百姓想来苦彼等久矣。」
「又彼等乃益州本地大族,彼等势力在益州中盘根错节。」
「当此时,大王以雷霆之势惩治彼等,一可宣示大王爱民之心,稳定益州民心,震慑其余不臣。
「二则可令彼等猝不及防,以防拖延日久走漏消息,让彼等有作乱之机。」
在听到糜旸的回答之后,刘备眼中有笑意流淌,但他的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来。
他只是澹澹地继续问道:「还有呢?」
面对刘备的再次询问,糜旸在思索后继续答道:「当今荆州事情已了,公安一战后,孙权暂时无力西侵。」
「趁此良机,正是我军北伐之良机。」
….
「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北伐一事,非仅兵法战略之交锋,亦是国力强弱之比较。
今周群诸逆臣蓄青壮而不服劳役,并民田而不缴税赋。
长久以往,公家国力日衰,而私家势力日盛,迟早会成尾大不掉之患,此乃乱政。
国无民,则兵力不强。国无田,则储粮不丰。
兵田皆不足,贸然与北方开战,则未战先败,不可取。
当此之时,大王诛周群,惩逆臣,意在震慑益州不轨之人心,凝聚益州之上下国力,以便来日北伐之时,能无后顾之忧。」
当糜旸说完后,炭炉上的茶汤已经滚沸。
水珠冒泡的声音,不停的响在糜旸与刘备的耳边。
糜旸见状正要取下茶壶为刘备斟茶,但他的动作却被刘备的语言所阻。
「继续。」
刘备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澹然,但落在糜旸的耳中却让糜旸有些犯难起来。
还继续?
刘备看着糜旸脸上为难的神色,虽然他心中已经对糜旸的回答颇为满意,但他还觉得不够。
他对糜旸的期许是很高的。
糜旸脑
中思绪急转,他在快速思考着刘备的第三层用意。
可是那第三层的用意又是什么呢?
就在糜旸思考的时候,他突然反应过来,今日是刘备王驾回归的日子,怎么刘禅没有来?
身为刘备的儿子,又是汉中王的太子,君父回归,刘禅于公于私都应该出来迎接才是。
诸葛亮处事周密,他是不可能会忽略这点的。
如果不是诸葛亮的疏忽的话,刘禅今日未来,只可能是一个人的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