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四章 双李之争
冯景囍走出阴影,准备重建蒙受损失的金融帝国。
岂料上天不成人之美,1985年8月5日,冯景囍在加拿大温哥华办公务时,脑溢血猝亡,享年仅集六十三岁。
冯景囍留下十多亿港元的遗产。三剑客的能力魄力,不分伯仲,郭氏、李氏家族,都跻身百亿富豪之列。冯氏逊其一筹,大概也只能用时运来解释。
用“老马识途”来形容郭德胜,再贴切不过。
三剑客分手,郭德胜正好花甲之年,他一人独挑新鸿基地产的大梁。郭德胜在三人集团时,就采用“人弃我取,人取我弃”的方针。
1967年香港发生暴动,地价大跌,郭氏逆市而上,趁低购入大量地皮。次年地产复苏,地价飘升,新鸿基拥有的地皮价值翻了近十倍。
1973年、1979年股市地产高峰期,郭德胜趁高抛出股票地皮套现。不久,股市崩溃,地产遭殃,股票地皮跌至谷底,郭氏又趁低吸纳。
六七十年代,炒楼花炒得满城疯狂,是非不断,不少地产公司见楼花走俏,脱手之后便“烂尾”,故市民对“炒期楼”持有心。
郭氏知悉这一情况,即改弦更张,将新鸿基地产由地产发展(兴建楼字出售)扩展至地产投资(兴建楼字出租)以及酒店投资(兴建酒店经营)。
郭德胜决定建一幢收租用的“招牌大厦”。他在官地竞投中,投得湾仔高士打道8389地段,兴建了一幢五十层高的现代化商业大厦——新鸿基中心。
新鸿基并拥有六十个地盘,如全部完成,总楼面积可达一千四百万平方英尺。
1972年上市时,注册资本才3亿港元,可十八年后的1990年,市值已超过二百二十亿港元,增长七十倍。
再从纯利收入看,1974年至1990年的十六年问,增长了四十一倍,盈利己达二十四亿港元,平均每年复式增长超过26%。
这个比例,比郑裕彤新世界的18%,胡应项合和与陈曾玺恒隆的24%,李兆集恒基地产的25%还要高,仅次于李家成长江实业的29%。
正如“老马也有失蹄时”,郭德胜在与合和的合作中,错失了一个大发展的机遇。合和主席胡应项,在八十年代初就高擎起进军内地的旗帜,并拉郭氏购入合和的11%股权。
郭氏见胡氏光打雷不下雨,又把股权售回给合和主席胡应湘。
八十年代后期,胡氏终于把追求了多年的广深珠高速公路、虎门沙角发电厂C厂、广州市环城高速公路等大型项目拿到手。
合和声誉鹊起,股票飙升,令郭德胜大跌眼镜。郭德胜的儿于郭炳项找到胡应项,要求把转让出的股份再购回,但此时的股价已非昔日的股价了。
郭德胜“马失前蹄,后蹄夹起”,他在八十年代未趁低全面收购帝苑酒店、新城市广场的股份。郭氏宝刀不老,再显神威。
天有不测风云,1990年10月30日,郭德胜心脏病突发下治,享年79岁。
庞大的事业由他的三个儿子继承,据香港《信报》1995年1月3日报道,“排名第三(第一为李佳成家族、第二为凯瑟克家族)是郭德胜的三个儿子郭炳项、郭炳练、郭炳姜,又较1994年升一级,主要是旗下新鸿基地产市值仍达一千亿港元以上,继续保留香港最大地产公司的地位,郭氏三兄弟家财仍由一个基金管理,市值四百八十亿港元,仍是香港最富的家族。”
昔日三剑客,迄今唯李兆集一人仍活跃在香港商界。
李兆集的座右铭是:“先疾后徐,先声夺人,徐图良策。低潮时吸纳,高潮时吐出。”
李兆集慈眉善目,沉着稳健,但他一旦发威,便有“黑鲨”之势;李兆集不善辞令,口齿木讷,但他一开尊口,便有万钧之力。
1972年,三剑客分家,李兆集获五千万港元的地盘、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