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枪击事件
舒服,但是辱骂法国人显然比辱骂那帮没文化的乡巴佬更带劲。</br>1815年,因为屡屡触碰美国人敏感带,所以不得不天天在报纸杂志上和反对者们打嘴仗的欧文先生终于厌倦了这种键政生活,他本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宗旨果断润到了不列颠散心。</br>而来到英国之后,他的心情明显也平静了许多。</br>按他自己的话说,与大多数人不同,他的品味向来是‘喜旧厌新’。在伦敦,他终于能够远离美国这个缺乏历史传承的国家,远离纽约粗鄙的污浊空气,投身于对欧洲古老艺术的研究当中。</br>相较于柯尔特最痛恨的那种两面派美国文人,欧文最大的优点便在于他这个人言行合一。</br>自从十五年前移居欧洲以来,欧文便进入了作品的高产期,他热衷于描写民间乡村的古老风俗,试图借助这些传统文化窥见昔日的风景。</br>而歌颂田园牧歌生活、哀悼那些消失在工业化时代的乡村风景自然也引起了抱有同样思想的不列颠诗坛主流以及教士们的共鸣。</br>有了这些人做后盾,欧文在不列颠乃至于整个欧洲的名气自然也是如同亚瑟手里的股票一般飞速上涨。</br>更令人忍俊不禁的是,当那些昔日大骂欧文的美国人发现这家伙居然在老欧洲有了这么大的名气后,居然立马开始自适应阵营,摇身一变成了欧文的坚定支持者。</br>欧文的身份自然也就从恶意诋毁美国革命的卖国叛徒、篡改事实不怀好意的英国奸细、收了印第安人黑金的贪官污吏,变成了美利坚人民的骄傲、新美国形象的欧洲代言人、北美文学的半壁江山、为美国文学发出振聋发聩的独立宣言者、来自纽约的希罗多德。</br>而每当其他美国作家妄图提醒美国人民,这位大伙口中的美国文学之父作品集中只有四篇作品是描写美国的时,立马就会被美利坚人民愤怒的口水淹没,并被质问他们这么说是不是眼红欧文的成就、见不得美国文学能得到欧洲的认可。</br>而美国政府见到欧文居然取得了如此之大的成就后,也上赶着蹭热度般的连忙拉近了与这位反政府分子的距离。</br>他们先是把欧文塞进了美国驻西班牙使馆工作,没过几年又将他火速升迁,担任驻英使馆秘书。</br>而欧文在使馆内的工作其实也很简单,他可以继续写他的书,也不用朝九晚五的打卡上班。美国大使对他唯一的要求就是,碰到宴会和一些重要场合的时候,欧文能够同意和他一起出席。</br>毕竟对于大使来说,美国能向外人炫耀的东西确实不多,而欧文恰巧就算一个。</br>抛开欧文喜欢骂美国不谈,他站在宴会厅里总归算是为美国争光了不是吗?</br>如果哪天欧文要是生病了,那大使心里还真是空落落的,不管在伦敦走到哪儿都感觉比别人要矮一头。</br>亚瑟望着面前这张美国人民的脸面,第一眼看上去给他的观感还不错,算是个白净的中年帅哥。</br>虽然键政的属性比较招人烦,但是鉴于他身边已经存在三个分别来自德意志和法兰西的反政府分子了,秘密警察头子倒也不介意把自己的管辖范围拓宽到大西洋的另一头。</br>欧文也在上下打量着亚瑟,不过让亚瑟没想到的是,对方称呼他的方式有些特别:“亚瑟·黑斯廷斯,与此同时,也是《黑斯廷斯探案集》的作者——亚瑟·西格玛先生。”</br>亚瑟一挑眉毛,笑着问道:“您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br>欧文摘下帽子放在桌上:“《英国佬》最近在伦敦挺火的,所以我想着要不要把新书《阿尔罕伯拉》的英国发行权交给你们。为此,我前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