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第423章 422烧饼

第423章 422烧饼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前并不逊色,只是因为保质期、口感等原因,更适合趁热吃罢了。

按照当地的语言习惯,唐植桐爷爷做的面食不能叫烧饼,而应该叫“火烧”。

烧饼和火烧是有区别的,烧饼只烤一面且一般带有芝麻,火烧烤两面且一般有馅或瓤。

后来两者慢慢的就没有那么大差别,混着叫的情况挺多。

在众多的火烧中,潍坊肉火烧、博山肉火烧、莱芜油酥火烧名气稍微大一些。

潍坊火烧中,最知名的是老潍县肉火烧,也叫城隍庙肉火烧,皮酥馅嫩、香而不腻。

配上当地特色的活乐,趁热吃,别有一番滋味。

比起潍坊肉火烧来,唐植桐更喜欢吃博山的肉火烧,因为烤单面,带有芝麻的缘故,也叫博山肉烧饼。

博山肉烧饼以焦庄烧饼为代表的,皮薄酥脆、外面一层芝麻,馅儿是纯肉和葱,使用传统的焦炭炉子烤制,烤熟后出炉时香气能散发很远。

刚烤出来的烧饼配上一碗热乎乎的糁汤,那滋味甭提有多棒了。

虽然博山肉烧饼也有礼盒装,但凉食味道不对,哪怕是加热后,滋味也不如刚出炉的好吃。

也许是上辈子的童年饮食印迹,唐植桐最馋的还是莱芜油酥火烧。

莱芜火烧最开始都是素的,只有面瓤,没有馅,后来随着饮食的融合,才慢慢有了带馅的,而且名称也从“莱芜油酥火烧”变得五花八门起来。

有的叫莱芜油酥烧饼、有的叫宫廷烧饼、还有叫皇家烧饼的。

叫啥不重要,能不能获得老餮的认同才重要。

正宗的莱芜火烧是起酥的,一圈一圈、一层一层的酥皮,一口下去,掉渣。

生活好起来时候,这油酥火烧肯定不是干吃的,要配点汤汤水水。

唐植桐认为与油酥火烧最配的是羊汤,有这种想法的不在少数。

虽然一般的羊汤店都会有火烧或者油饼出售,但老餮一般是从自己认为口味不错的火烧店买上两个,用方便袋拎着去自己认可的羊汤店。

跟老板要上一碗羊肉汤或羊杂汤,加上一勺羊油、或几勺辣子、或额外加份羊肠、羊脑,然后美美的吃上一顿。

冬天来上这么一顿,浑身热乎,夏天来上这么一顿,更是浑身冒汗,冒汗后就一个感觉通透舒坦!

唐植桐想念这一口,所以回家以后就准备和面,做烧饼。

在得知儿子打算做烧饼后,张桂芳还是很吃惊的,自家孩子自己最清楚,以前可从来没有这一手,发出了跟王静文类似的疑问:“你还会做烧饼?”

≈t;divcassntentadv≈gt;“去年在工地的时候跟人学的,不算难。”唐植桐一副轻描淡写的模样,尽量弱化难度。

然而做油酥烧饼没这么简单,前世从小看着父母忙前忙后,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平时没少在里面掺和帮帮忙啥的。

油酥火烧讲究用三合面,也就是用发面、生面和老面按一定搭配。

当年虽然已经废除了粮票,但小老百姓家一般不会去买面,而是用自家或者跟邻居家换麦子去磨面。

捞麦子、晾晒后去磨面,后面还有发引面、熟面、发酵面、拌面、混面团、揉面、化碱、面碱混合、接面等环节,非常繁琐,也极为费力。

做好面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制备酥油,然后才是试面、擀面团、抹油酥、烤制。

干这个活,当天的面没法当天用,一般都是提前一天制备面,第二天用。

唐植桐记得那时候一个火烧的价格只有一毛来钱,大概每个火烧只有几分钱的毛利。

当时是90年以后,由于不方便说的原因,附近百姓手里没钱,贵了没人买,只能薄利多销,父母起早贪黑,也赚不了多少。

打油酥火烧属于勤行里面的白案,非常累,只能赚个辛苦钱,而且一般人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