椋鸟 第二十六章
李胜南身上有种非常强韧的东西,可以弯折可以转向但绝对不会缩回去。
起初主任对这种非常规方式很不赞同。
李胜南不肯罢休,和赵见初两个人在主任后面好磨歹磨,总算磨得主任松口。
两个人一头扎进资料里。
“我做了一些数据研究,不同高度造成的伤害位置是有差别的。” 赵见初说,“考虑到受害者的年龄只有四岁,那个现场的楼我爬过,成年人爬上去都需要相当的勇气和体力。坠落高度越高,她自己爬上去的可能性就越低。”
李胜南左右对比着赵见初找来的统计数据和受害人的损伤分布,“纵向受力线从脚底向上,说明是脚先着地,冲击力一路往上引发颅底环形骨折 —— 这种损伤一般坠落高度不会很高。但是那个袋子是在十楼找到的?那至少得有二十米了吧?”
“不能这样想。” 赵见初摇头,“我们得先把那个面包袋子撇到一边去。虽然胃内容物里有疑似坚果,但现在不能证明两者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我觉得最有可能指明问题的还是那条裙子。”
“关键还是坠落高度,” 李胜南同意,“现在有效证据太少了,我们连她到底是怎么上去的都不知道。哪怕能把高度缩小到几个楼层间,再细细拉一遍现场,说不定就能找到有用的东西。”
这种现场最头疼的是范围太大而人力有限,缺乏指向性很容易忽略掉细微的现场证据。
赵见初想了想,“模型重点考虑身高和几个维度尺寸,密度很难一比一还原了。”
李胜南拜托她大学老师寄过来一套专做仿真人体倒模的工具,本来是用来做弹道测试假人的。东西寄到的当天,同事轮流跑去操作间看热闹,最后把赵见初看得恼火,发脾气把人都赶出去,反锁了操作间的门。
李胜南第一回见到赵见初发火,“你生气起来还挺凶,别说,是挺能唬人。”
赵见初憋着气给明胶粉兑水,扔垃圾都带着火。
提前准备好软硅胶的假体模型,是李胜南找几个实验室的同学要了几个方案,最终选了个容易调整的。只要明胶粉兑水按重量要求调整含水量。
赵见初第一次知道原来李胜南毕业的学校在行内那么大名气,有点好奇,“你当时没考虑过考研留校什么的,像你同学那样吗?”
“我其实对读学位留校没太大的兴趣。”李胜南说,“我就想早点工作。工作了经济自由,我姐姐多个依靠,我俩就不用总被我父母牵着鼻子走。”
她把头发盘到头顶,带着口罩帽子,只露出一对明亮的眼睛,“在学校里也很好,但是在基层的时候,我会觉得原来学到的每一点东西,都是有用的。”
“我接触的第一个案子上诉的时候,跟着老师去庭上作证。听判决的时候站在外面,我就觉得这个一定是我想做的事情。本来我是犹豫的,因为我爸妈希望我走学术道路,读博留校,他们觉得比基层法医更好。但是那天我体会到了亲手维护正义的滋味,是别的东西不能给我的。”
赵见初听得迷茫,愈发不自觉审视自己。
起初他只是对赵允望的反抗,想逃出有父亲的家,逃出被掌控的人生。回到雨安是一个不自觉的选择,可以回也可以不回,当这个选择摆在他面前的时候,他几乎没怎么思考,凭着一种模糊的直觉就那么决定了。
他还记得搬进宿舍的第一个晚上,那间小小的屋子像个与世隔绝的孤岛,月光照在脱漆的窗框上,以至于他觉得自己仿佛是漂浮在一片废墟里。
“可能最近案子来得太密了,” 他低低地说,“我有时候会想,到底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他说得很含混,但李胜南听懂了。
她的语气听上去半开玩笑又半带真心:“想什么呢,案子怎么可能会有尽头。”
赵见初想起了很久以前看见太阳从地平线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