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我的黑科技游戏具现了 > 第一百三十七章 震惊科学家

第一百三十七章 震惊科学家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陆行舟显然有一颗大心脏,虽然没有黑板,但现在并不是要说高深的物理理论,而是总结历史,就容易说清楚的多了。

1672年牛顿提出了光的微粒理论,认为光是由粒子组成的。

1678年惠更斯提出他的光的波浪理论来挑战牛顿。

1801年托马斯-杨进行了双缝实验,确定了光作为一种波的存在,从而推翻了牛顿的粒子理论。

1807年艾蒂安-路易斯-马卢斯发现了光的偏振现象。

1815年大卫-布鲁斯特用数学方法描述了光的偏振。

1819年菲涅尔-阿拉戈(偏振干涉定律在菲涅尔的回忆录中发表。

1821年菲涅尔提出了黑体的概念。

奥斯特对电磁学的发现开始了一连串的电动力学实验,最终导致了麦克斯韦方程的发现。

1821年汉斯-克里斯蒂安-厄斯特德发现了电磁的存在,证实了电和磁之间的直接关系。

1823年安培完善了奥斯特的发现并提出了安培定律。

1860年古斯塔夫-基尔乔夫提出了“黑体辐射“这一术语。

1865年麦克斯韦提出了他的电动力学理论,从而将光确立为一种电磁波。他将光的传播媒介描述为“以太“。

1887年A.A. Mi和Edward W. Morley在他们着名的Michels-Morley实验中未能检验出发光的乙醚,从而确定了不存在任何光的传播媒介。

1892-1906年亨德里克-洛伦茨发展了洛伦茨以太理论。

在19世纪末,物理学家们对原子的物理学感到惊叹。全世界科学界的焦点转移到发现原子内部的结构。在这一时期,亚原子粒子、原子结构和放射性的概念开始出现。

1887年海因里希-赫兹在研究无线电波时发现了光电效应。

1895年威廉-伦琴意外地发现了X射线。

1896年亨利-贝克勒尔发现了铀的放射性。

1896年佩特-塞曼发现了现在所谓的塞曼效应,即在磁场影响下光谱线的存在。

1897年J.J.汤姆森发现了电子;基于他的发现,提出了他的“梅花糕模型“的原子。

在陆行舟的娓娓道来下,很快从牛顿开始算起,将量子力学的发展过程梳理一遍。

马上就梳理到了1900年!

刚才陆行舟其实已经提到了在场不少人,比如,这次协助陆行舟召开科学家会议的威廉伦琴。

还有塞曼效应,这可是和问问题的诺伦茨有关了。

塞曼效应的经典理论解释是H.A.洛伦兹首先提出的。

历史上将符合洛伦兹理论的谱线分裂现象称为正常塞曼效应,而将其他不符合洛伦兹理论的谱线分裂现象称为反常塞曼效应。

“到了1900年,我们的科技发展还在继续,我认为现在已经来到了一个新时代,尤其是在量子力学上,1900年,普朗克先生,您提出普朗克辐射定律来解释黑体的辐射发射,还提出了光子的量子化。”

“光子说光子的能量E=hv在量子力学当中,也有重要地位,另外诺伦茨先生,您在1902年通过洛伦特以太理论解释了塞曼效应,还有爱因斯坦先生,解释了光电效应,他将光视为粒子,因此提倡牛顿的微粒理论,他还像世界介绍了狭义相对论。”

说到了1905年,后续的所有研究,就都没有诞生了。

先前陆行舟提到了很多科学家,被提到的人都脸色严肃。

那么是不是陆行舟根据他们的研究,又推陈出新,研究出更多东西了呢?

接下来就是见真章的时候!

爱因斯坦早就接触了量子力学了,只是没想到陆行舟竟然总结得这么好。

竟然从科学历史的角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