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生燃情年代 > 第500章 人口很多的‘大城市’

第500章 人口很多的‘大城市’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民办教育之都啊。”

“有这种说法。”梁一飞点点头,说:“不过,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是很得人心,无法真正体现滨海的特色。”

“你说说看。”秦风民道。

说到这里,不仅是秦风民,连始终在一旁当布景板的袁欣然也颇为感兴趣的抬起了头。

“先说教育,民办学校也是教育的一种嘛,可是咱们滨海市,至少是给我一种什么样的整体印象呢?”

梁一飞自问自答,笑道:“城市很大,人口众多,但是讲良心话,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不高,平均收入中等,城市发展虽然很快,但还是不能和一线主要城市相比;地理位置上,中不溜秋,不上不下,没有特别好的自然资源,也不像北方有非常强的重工业基础。”

“就是因为普普通通,没什么亮点,所以才需要新时代这样的特色啊。”秦风民说。

“我倒是觉得,滨海市还是有亮点的。”梁一飞却说:“咱们市虽然没有重工业,也不是金融政治中心,没有太多的知名高校,普通受教育水平也不算太高,但是人口多,尤其是工人多,轻工业、制造业非常的发达,是人力资源大市,这方面似乎可以做做文章。”

人口,轻工业。

这倒是滨海市没有亮点之中勉强的‘亮点’。

滨海没有地理、政策和历史优势,之所以能成为省会,在所谓的二线城市中还偏上,人口起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

在90年代初,城市化还没有大规模进行的时候,很多城市还只有百万人口的时代,滨海市的人口就已经突破了450万,去年人口普查,滨海的常驻人口已经达到了670万,和破千万人口的顶级城市没法比,但比起大多数二线城市还是领先了一大截。

即便和顶级城市相比,破千万,和670万之间,也并没有数量级上不可逾越的鸿沟。

人口就是资源,人口就是红利,人口就是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基石,人多力量大,这么多人,哪怕生产效率低一些、地理位置差一些,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政策支持,可滨海市的经济总量却绝对不算小。

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等有一天破了千万人口,仅仅是人口的红利,就足够把滨海市硬生生用一个很不讲道理的方式,推到一线城市的行列里。

当然,仅仅靠着人口,即便进了一线城市,也是吊车尾,没有竞争力的‘伪一线’。

由于人口、地理的等等因素,历史上滨海也并非没有自己的特色:各种轻工业遍布,虽然由于计划体制下的缘故,出现了大量的冗余,比如一个城市里能有两三家水瓶厂……但总的来说,轻工业的确比较发达,各类中小型国企、厂很多。

南不南,北不北,也导致了滨海即有南方,思想比较开放,勇于创新和开拓的一面,但又不像沿海地区之前贫穷到了极点,敢于抛开一切去闯;

同时也有北方,习惯了大锅饭,安于体制的思想,可是又做不到乐天安命,总是忍不住有些躁动。

这就是滨海的现状。

“秦书记,像这样的大环境,民办教育,尤其是以英语补习为主的民办教育,在这里有市场,但是时间久了,我认为并不是最好的环境,英语在教育当中毕竟是相对高端的一环,时间久了,无论市里再怎么支持,也很难不被一线城市超过,到时候,市里的投入,还是要打水漂,与其这样,倒不如从现在开始,就确定滨海发展的大方向大策略,按照这个策略走。”梁一飞说。

城市发展大策略,这是城市领导该操心的事,不过今天秦风民找梁一飞来,本就是含了个私下问计的意思:他毕竟是空降,之前功课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像本地企业家一样切身体会真是情况。

“轻工业是要走的,但这条路,和国企改革、民企进一步发展壮大是三者合二为一,是个长期过程。说起轻工业,你的保健品和饮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