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我也很慌
听的这话…
刘邦不由得大笑,“所以,桓温之所以离开,还是在忌惮你们王谢两家的力量罢了。”
“再加上仓促之间如果逼迫帝王禅位给自己,容易引起天下人的反感,所以综合考虑之后,这才离开的。”
谢安点头,肯定了刘邦的猜测。
因为事实确实就是这样的。
“当时陛下年幼,外面又有强臣虎视眈眈,我也只能尽心辅佐王室,并尽自己的力量保护王室。”
“不久之后,桓温病重,暗示朝廷给他加九锡,起草奏表。”
“我知道,这件事情不能让他如愿,给他任何篡立的机会,于是故意拖延奏表时间,直到桓温死亡。”
谢安喘了口气,“桓温死后,他的部下就没有那么大的威胁了。”
“因为这件事情,朝廷升迁我为尚书仆射,总领吏部事务,加后将军,与尚书令王彪之一起执掌朝政!”
“没有了桓温这个强臣,但局势依旧不容乐观,外面还有强敌秦国的苻坚,我知道,匡扶社稷之路,还刚刚开始。”
“我开始着手调整地方的布局,用王蕴接任桓冲为徐州刺史。”
“用桓冲都督徐,豫,兖,青,扬五州诸军事,兼徐州刺史,镇守京口,削减桓温的影响力。”
“我尽可能的调和大臣之间的矛盾,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冲突,让局面缓和了不少。”
司马曜也点头称赞,“确实是多亏了谢安的辅佐,我才能振兴皇权,他确实是我大晋的功臣!”
当然!
有些话他没有说…
他确实感谢谢安尽心辅佐他,帮助他稳定了局面,让他得以能够成功的收回皇权,重振王室的威严。
但同样!
谢安这样的权臣,在他这个君王强大集权之后,也就没必要继续存在了。
如果他阻挡了自己集权的脚步,那不好意思,只能干掉了。
帝王可以同苦难,但不能共富贵!
谢安就像不知道司马曜在想什么一样,继续说:“时值北方的秦国君主苻坚锐意进取,国力不断强盛,我晋朝与他们的战争之中,连连失利。”
“我决心挑选能臣镇守长江以北的防线,抵御秦军。”
“因此,我没有理会别人指责我任人唯亲,推荐了我侄子谢玄出任兖州刺史,镇守广陵,负责长江以北的防线,而我自己则亲自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
“谢玄也没有辜负我的厚望,在广陵挑选精兵强将,打造了战力不俗的北府军,并提拔了刘牢之,何谦等能将!”
“不久之后,秦国征南大将军苻丕率步兵,骑兵七万人进攻襄阳,苻坚还又令派大军十万,兵分三路围攻襄阳,一年后,襄阳城破,秦军继续进攻彭城。”
“我得到消息之后立刻在京城建康布防,并命令谢玄率领五万北府兵从广陵起兵应敌!”
“当时京城人心惶惶,都怕被秦军攻入建康,致使国家灭亡,我则确信谢玄会战胜孤军深入且疲惫的秦军。”
“果然,只用了几个月,谢玄与秦军四战四胜,大败秦军。”
谢安虽然说着的时候波澜不惊。
但诸位帝王倒是能够想象得到,这样一场胜仗对于晋朝来说,是一件多么值得庆祝的事情。
也许这就跟汉武帝在得知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的时候的心情是一样的。
皇权旁落之下,对战大战还连年失利,太需要一场大胜来振奋士气了。
“朕记得,当年这个消息传回建康的时候,整个建康都是狂欢的海洋,深深的为谢玄取得的这场胜利而欢呼不止!”
“那可真是一场难得的大胜仗啊,他让晋朝的军队看到,原来他们也是可以击败北方的秦国的,也让百姓对秦国大军不再那么畏之如虎。”
“这一场胜仗的意义,真的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