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宇宙崩于前而不动色
() 在艾弗森教授的狐疑中,顾玩把他新投的论文继续往下翻,指着其中一个关键点解说。
“教授,‘虚粒子对’这个概念,你应该不陌生吧?虽然,这只是一个基本粒子领域的物理概念,不是天体物理方面的。但我相信你应该有所涉猎。”
“虚粒子对?”艾弗森教授认真思索了几秒,“这个我当然知道,这不是反物质领域的前沿研究么。嗯,其实也不算太前沿,十几年前就有人提出了,七八年前,就有人在实验室里捕捉到过虚粒子对你现在跟我聊的是黑洞,跟虚粒子对、反物质这些有什么关系?”
艾弗森教授跟顾玩的对话当然是非常言简意赅的,因为大家都懂行。不过外行人只听这种程度的对话,肯定会一脸懵逼。
所以稍微翻译一下。
“虚粒子对”,是对反物质研究的一种前沿表现。
反物质这个名词,科技小白应该也都听说过,最初是对爱因斯坦质能转换表现的一种推演。
核物理的基础,就是爱因斯坦认为的“物质只是一种高密度的能量,所以物质可以损失质量而转化为能量”。
比如氢弹就是氢元素(氕氘氚)聚变成氦核的时候,损失了千分之七的质量,才释放出了那么多能量。而重核裂变的质量亏损效率比轻核聚变低得多,所以能量释放也低得多。
而反物质就是在人类研究质量亏损时,想到寻找的一类存在:世界上有没有可能产生一些正物质和一些反物质,两者相遇的时候,能够直接互相“湮灭”,让质量100%亏损掉,把所有质量都转化为能量呢?
如果可以的话,岂不是意味着这种质量亏损的能量释放效率,要比核聚变还大150倍?(一个是100%亏损,一个才亏损0.7%,所以近似150倍。)
还别说,反物质这东西,无论是在地球上还是在蓝洞星,都在实验室里被瞬间制造出来过。
制造过程是很复杂艰辛的,也跟基本粒子对撞机还有其他一些高能设备有关。但是在没有大型粒子对撞机的前提下,也不是完全弄不出反物质。只要符合“不择手段把巨量的能量汇聚到某些粒子上,然后让它们相互如何如何一番”,就有可能瞬间制造出反物质的基本粒子。
说白了,就是制造反物质耗费的能量,可能比反物质湮灭释放的能量还多。(质能当然还是守恒的,多花掉的能量是耗散在别的冗余中了)
所以,哪怕蓝洞星上目前还没有国家投大型基本粒子对撞机,反物质的概念,也已经被学界略有认可了。
只不过这玩意儿基本上只有物理层面的观测记录,没法保存。因为地球上充满了正物质,所以反物质只要一出现,或许质能存在几个飞秒,就被正物质重新湮灭了。
顾玩跟艾弗森教授提到的“虚粒子对”,也是反物质研究的一种前沿表现。
大约90年代初,大洋国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弄出了虚粒子对,由一个“虚粒子”和一个“虚反粒子”构成。这俩货在实验室里也是一出现,就会被瞬间湮灭,一样无法保存。
艾弗森教授刚才的疑问,只是没想到“反物质”和“虚粒子对”这两个基础物理方面的研究前沿成果,怎么会跟天体物理领域有瓜葛的呢?
这明明应该是物理学两个分叉领域的成果,顾玩却偏偏想到了左右逢源、触类旁通,脑洞倒是挺可以的。
顾玩很快彻底解开了谜底。
……
“虚粒子对在正常环境下确实无法长期存在,可如果是在黑洞的边界呢?在地球上,我们制造虚粒子对时的赋能条件,您应该是清楚的。
而在黑洞那种极端环境下,比如一颗恒星堕入黑洞的时候,巨大的重力势能瞬间被归于虚无,恒星本身原本哪怕是处在红矮星状态,也还是带有巨大的热能的。
而这些势能、热能统统因为黑洞的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