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科技之神 > 第14章 读博不要留学签证

第14章 读博不要留学签证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 麻依依的整个大二生活,就这样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大二上学期,拿出数科院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课题,也就是“分布式编译架构”。

大二下学期,拿下她双修的二专业、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专业的毕业课题,“人脑学习最高效率训练集比例”。

空下来的时间,把差的那些学分修修满,麻依依就基本上没空闲时间了。

具体有多忙呢,通俗地说就是连啪怕啪的工夫都挤不出来。

幸好顾玩也很忙。

他可不是那种把老婆塞到忙爆炸,自己却清闲的渣男。

学习使他快乐,科研让他开心。

对他而言,写论文,研发东西,就跟学渣打游戏一样,是一种愉悦的放松。

一天不学习,就会跟大力哥一样浑身难受。

科学研究都是环环相扣的,没有前置环节就不会有后续实践。就好像打游戏点科技树不能跳着点。

对于顾玩而言,他给老婆分配的任务,肯定也是紧扣着他自己的主线节奏的。

所以,大二上学期的时候,他自己的主要科研任务,是把一些关于卷积神经网络架构的主要论文,先写出来,以及一些对算法学习效率的探讨性预见。

到了下学期,因为麻依依那边上学期已经把“分布式编译架构”发表出来了,也在实验室里搭建过了。顾玩就可以直接调用,把分布式编译架构进一步推进到“局域网的云算力”,然后靠堆算力,去吧很多之前没法做的卷积神经网络学习实验,给切实落地。

(早期的分布式算力架构技术,跟后来的“云技术”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区别就在于早期分布式算力,主要是在局域网里共享算力。

而真正能算“云”的,必须是广域互联网上的共享。历史上,分布式编译大概07年出现,云要到09年左右才完善基本架构,有两年的时间差。)

有了趁手的工具之后,地球上杰夫辛顿花了两年半时间才走完的路,顾玩就有把握一年内搞定。

确保在去大洋国留学之前,就把这个核心成果发表出来。

就算暂时还不被产业界重视,没人注意到其商业应用价值,好歹也可以起到“立帖为证”的效果。将来人工智能真的红了,大家回望历史,也好说“这玩意儿的核心思想,是顾玩在中国的时候就已经搞出来了,不是美国佬的功劳”。

同理,麻依依也是做好了思想准备,打算这一系列论文刚发出来的时候,被人当成哗众取宠的疯子或者沽名钓誉之辈,先喷两年。

将来历史为他们正名之后,再翻出立帖为证打脸好了。

……

这一切,几乎是可以预见的,所以大二下学期过半、麻依依按照顾玩设计的节奏,把那些“认知神经科学”的论文发出来后,果然被大多数注意到这篇文章的业内人士,喷成了哗众取宠。

麻依依那篇文章,好歹还是发在了外国的权威期刊上,那本期刊名叫《认知神经科学》,虽然领域细分很小众,但是在研究脑科学与思维认知的关系方面,还是很权威的,每年平均的sci影响因子也有3到5个点。

不过,这并不妨碍不太看得懂的业内人士,指手画脚。只能怪这个时代学科细分太细了,人人都只能术业有专攻。

跟你稍微跨圈一点点的领域,那些学阀前辈就容易产生一种“这个东西跟我是同一专业的,所以我应该看得懂,如果我觉得匪夷所思,肯定是写的人哗众取宠了”的错觉。

“呵呵,残忍!居然拿婴儿的图像识别锻炼做实验!这根人体实验有什么区别!”

“就算摸清了人类识别力领域的效率规律,就敢说这个‘最高效比例’数据可以用于什么‘卷积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扯淡吧!从来没听说过世上有什么机器的学习能够类比人脑的学习法则。”

“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