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 近些日也不知为何 , 太上皇也默然不语 , 只居于深宫之中修道养身 。
顾思鹤抬头看看天 , 日头已越升越高了 。
君上今日迟迟未见百官 , 是因前段时日川蜀土地兼并越发严重 , 竟有流民占山为王 , 形成了不小的势力 。 而因地势险要 , 易守难攻 , 四川经略安抚使攻讨失败 , 进京面圣 。 朝中最精锐的战力是禁军 , 还有在边疆抵御党项 、 契丹的各路厢军 , 川蜀腹地的确一时兵力不足倒也不奇怪 。
也不知要何时才会觐见 。 可帝王未召见 , 谁又敢离开 , 甚至无人交头接耳 , 只待那日头升得越来越高 , 明晃晃照人罢了 。
终于许久之后 , 内侍省总都知李继走了出来 , 道 :“ 众位大臣 , 君上请诸位觐见 。“
垂拱殿在四名羽林军的推动下打开 , 金光投进大殿之中 , 众官皆垂手肃穆 , 再无交头接耳 , 以官阶之序次第步入大殿之内 。 王信也在旁人的搀扶下起身觐见 , 顾思鹤乃是正三品 , 跟于枢密院两位官员之后进入殿中 , 众官面对丹培台上那座雕凿九龙戏珠的龙椅朝拜 , 帝王身着通天冠袍 , 因居高而临 , 所隔甚远 , 并不能全然看清帝王的面容 , 只能看到极高大宽健的身影 ,
英俊的侧容 。 手持一串浓得滴翠的帝王绿手串 , 轻轻挝动 。
自然 , 也无人敢直视圣颜 。
君上浑然低厚 , 却又平和的声音也在殿内响起 : “ 诸位平身 。“
众官又纷纷而起 。
紧接着枢密副使宋应隆上前说话 , 说的还是巴蜀流民一事 , 如何安排剿匪 , 他已制定了详细方略 , 君上凝神细听 , 手中珠串转动 。 听后道 : “ 方略尚可 , 只是蜀地地势多变 , 实施起来颇有难度 , 下朝后你即可赶赴四川 , 噬助安抚使 , 不得再使流民扰乱百姓 。“
顾思鹤看了眼宋应隆 , 早年父亲为枢密使时 , 宋应隆便是枢密副使 ,
是个极有能力之人 , 但因父亲在位他也一直不得援升 。 现在枢密院有副使三
A, 却缺正使 。 君上此意想必是给他立功之机 , 若能平定匪乱 , 恐怕枢密使一职唾手可得 。
宋应隆如何能不明白 , 立刻跪下印头 , 言语中带着些许激动 :“ 臣定不辱上命 1“
君上又对立着的四川经略安抚使道 :“ 上次招讨失败 , 乃是你轻敌所致 。 今日胺派宋应隆协助于你 , 限你半月之内平定流民 , 可能做到 ?“
四川安抚使也连忙路下表意 : “ 臣定当竭力 , 不使君父忧心 ! “
这时候 , 突然有一人自侧门而入 , 快步上前 。 走到丹培下只略躬身行礼 , 随即将一封密信放在了帝王的案头 。 顾思鹤认出 , 此人乃是殿前都指拂副使冯远 , 掌管禁军隐司 , 是君上之心腹 。
不知那密信上究竟写了什么 , 君上看过之后 , 竟轻轻皱了皱眉 。
以侧光观察着帝王神情的众人 , 顿觉肩背一紧 。 皆知君上是个 「 谈笑间 , 根桂灰飞烟灭 「 之人 , 倘若让他皱了眉 , 究竟是何等事情 ? 立刻个个更是谨慎小心 , 殿中半点声音也无 , 怕是掉根针也能听见 。
此时只听君上终于开口道 :“ 王信留下 , 其余人告退吧 。“
除王大人外 , 其余人皆再度跪下告退 , 尔后 , 垂拱殿的大门又在身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