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154
压在都督这个位置上,只不过东南西北四个区域的都督,都让他轮流做过了,等他爹告退还乡,他有极大可能直接升到丞相这个位置。
而李四的哥哥李尔,原本可能就一直在文赋城当个清闲的小官,后来得了机会转去做镇知守,有了实权跟表现自己的机会,也在将近五十岁的时候,顺利升了官,做了律盐城城知守。
以后李家就不是朝中无人的状态了,李尔或者李四的子孙想当官,只要先考过科举,得了官缺,然后在李尔的官场人脉帮助下,就能很快得到好官位。
跟郑家父子、李尔关系亲密的官员很多,在这些官员的保驾护航下,姜白芷完成了自己的心愿,真的在每座城池,都开了一所姜氏分医院。
不过,杨二郎他们的作坊,大多聚集在南方、东方十几个城镇里,因为有这么多作坊,已经能够轻松满足市场需求了,再过多扩张,只会导致供大于求,让自家的东西积压着卖不出去。
他们的小半产品,是被卖到周边其他国家去的呢,这么丰富的买卖,让锦华国不再单一依靠丝绸赚外国的钱,变得越来越富有。国库丰富了,就有能力养兵,有资金准备更好的兵器。周边小国有直接主动做附属国的,大一些的国家,也根本不敢惹锦华国。
锦华国国内的人们,种地的人靠着新的农具、新的作物、新的种植理念,每个人能种更多的地、收成更多的粮食;还有人在山上种果树,靠卖水果也能赚不少钱;给作坊、医院干活的人有稳定薪酬;运输队、商队、还有各种开小铺子的人等等,各有各的法子赚钱。
很少有穷的吃不饱穿不暖的人家了,大多人手里有钱,不愁吃穿,就开始注重享受,会去看戏、喝酒消遣,买更好的衣服、吃更美味的饭,以及给孩子更好的培养。
由于医院跟大多数作坊,招人不限男女,使得人们在男女歧视问题上变好了很多,不会有人家因为生了女儿而特别不开心,还会给女儿同样送去小学馆学习。
只是,除了小学馆的收费,大多每年收一到二两银子之外,其他方面的学习费用就比较高。医院所有的分院开成之后,大夫们不再免费收徒,而是在医院里开了个学徒班,由不同大夫轮流授课,只有被大夫看重的学徒才能被某个大夫收做真正的弟子。
而进入学徒班,是要交费的。
其他需要技术的工坊,培训班都需要收费。就连做小吃的厨子,都不怎么肯免费带徒弟了。
为了孩子有钱学东西,人们就有意识地控制生孩子的数量,大部分人只想生两三个,家里勉强能负担得起。还有一部分,则是生到有儿子为止。
因此,即使锦华国越来越繁盛,国内人口的增长,倒是一直挺稳定的。
在各地的马路都修成水泥路之后,当年由于旱灾南迁的人,差不多有一半多迁移回去了。
南北东西之间,还有一部分人,是由于别的原因,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
“也不知道,大哥大嫂、子仪他们有没有想家,在外地过得怎么样。”
下班后,姜白芷等杨二郎跟孩子们回来,一起在医院的食堂吃晚饭,吃了一半,忍不住想念大哥他们。
杨二郎给她拂过额前的碎发,笑着安慰说:“如今锦华国主干道都修了水泥路,他们隔两三年就会回来一趟,又不是不见面了。而且他们身份地位不低,在当地应该都是受喜爱的,你不必太忧心他们。”
之前为了开分院,总院的很多早期优秀弟子都被派出去,其中也包括姜白芷的大嫂赵玉兰、还有大弟子郭子仪。
二弟子胡嘉鸣掌管的分院离曲陵镇稍微近些,虽然他把一家人都带去分院所在的镇子落户了,但每年都能回来看姜白芷一两次,姜白芷念叨得就少。
可大徒弟郭子仪带着他的妻子儿女、还有年迈的父母,去了更远的东边落户,即使道路都是宽敞的水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