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亲1
呼张老大大伯哥了,直接随大家叫张童生。
要知道老张秀才去世后,老张家一直是张老大当家。
要是没有他在背后的默许,张家婆媳怎么会把自己母子赶出去又搬空小张秀才的书。
“言娘!”孙母想喝止女儿大逆不道的想法,又不知道怎么说。
孙老头制止孙母,想听听女儿的说法。
言娘接着说到:“我觉得张家最可能答应的是第二种。既收回来财产,又不用怕我们孤儿寡母拖累。我也希望是第二种,我不想受张家老太婆辖制,张大伯的道貌岸然。”
言娘深洗一口气,好像想到什么可怕的事儿。
声音突然拔高:“要是第一种,以张童生那道貌岸然的恶心嘴脸,外头肯定会说大房帮扶养大大娃哥仨,以后要孝顺大伯伯母,不能忤逆。以后大娃哥仨读不成书不说,一辈子别想再大房面前抬起腰。”
“就是要给父母兄弟们添麻烦了。”言娘说了这么一大段话,愧疚的在父兄面前说到。
“我支持言娘的想法”,温大哥直视父亲坚定的说到。然后对着言娘说:“言娘也别担心,哥哥们给你撑腰。回来也好,情形再坏能有以前坏?”
“嗯,就按言娘的说法做。大哥,你看呢?”
“大娃他们也没上张家族谱。”
这一地习俗是:小孩幼年更容易夭折,一般满六岁,大人们觉得站住了,才给上族谱。
“直接和离,孩子带过来,上我们老孙家族谱。”大伯支持到。
做人得感恩。
当年确是受了张家大恩,所以张家携恩求报时,纵使万分不乐意,也得把侄女嫁过去。
原本想着,小张秀才纵然不能科举,身体虚弱不能干重活,但有学识,在城里找份轻松的教书活儿,账房的工作总是轻而易举的。家里的农活有自帮衬着,总不会差的。
万万没想到啊,心性这么柔弱,受点儿打击就一蹶不振。
“言娘替老孙家还了张家的恩情,以后张家再拿恩情说事儿,就顶回去。以后言娘就在家了,你们几兄弟有意见吗?”
“没有。”
“听大伯的。”
“天亮就去找张家签和离书”。
“姐苦尽甘来,以后回家,生活也有盼头了”,龙凤胎的老四说到。
“老四,你去找你伯娘拿纸和笔墨。”
“是,”老四应声,起身准备出去。
“多拿些纸。”大伯交代到。
“老大,你认识的衙门里的李捕头和你关系怎么样?能当见证人吗?”张大伯沉吟了一会儿,问道。
“还不错,认识了10多年,经常给我介绍文书活儿。我等会儿就去请托他。”
“嗯,张家村一族独大,咱们这边不请个有分量的人,怕张家以后赖账。”
“纸拿回来了。”老四用托盘端着笔墨和白纸,小心翼翼的走进来。
后面跟着大伯娘。
“你身子弱怎么过来了?快进来坐,外面冷。”孙母对自己大嫂招呼到。
“言娘的话我听老四说了,回来好。你们这儿没地方,就住我们那儿去。”
孙家两兄弟比邻而居,孙老头家因为人口一直在增加,建房的速度一直跟不上增加人口的速度。
言娘出嫁前的房子原本已经被4个大点儿的侄子住了,现在是孩子回去跟父母住着腾出来的。
而孙大伯家因为一直没孩子,所以四间房子住着还是很宽裕的。
“不用不用,挤挤就行了。”孙母不好意思道,大嫂已经帮自己不少忙。现在还要麻烦大嫂。
“没事儿,等会儿让你大伯娘把西屋收拾出来。你和孩子住过去,也宽松。”孙大伯温和的对言娘说到。
言娘看向父亲。这儿确是房屋紧张,侄子们也大了,不好和父母住。
自己也想住的宽松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