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太子妃她有点怂 > 第162章永生永世都只是太后

第162章永生永世都只是太后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墙角的莲花滴漏发出淅淅沥沥的水花声, 帷帐外一对铜鎏金镶嵌料石三足炉,香烟袅袅。

大臣们耐着性子旁听御史重新审理薛景的案子。

刑部尚书、都察院和大理寺官员脸上悻悻, 站在一边心不在焉地听着,彼此间眼神无声交流,琢磨应该怎么推脱自己的责任。

当年曾经指认薛景索贿的太监、文书、吏胥被一个个带上武英殿。

御史喝问:“你们为何诬告薛景?”

太监们痛哭流涕,哭着说他们是被逼的,当年钱兴执掌诏狱, 逼他们陷害薛景, 一旦有不从者就会被杀人灭口, 为了活命,他们只能昧着良心指认薛景。

御史又问审理薛景索贿一案的官员。

官员喊冤, 说他们被小人所误, 冤枉了薛景,但是他们在办案过程中绝没有屈打成招之事, 所有审讯、留档全部合乎规程, 人证、物证、证词经由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几方复核,确认无误后才最后定罪,那时薛景早已经畏罪自尽。

他们秉公办理,一丝不苟, 绝没有包庇小人。

薛景的案子之所以难以翻案,就在于当时确实有太监在主持工程建设时以次充好、中饱私囊, 修建陵墓的管事太监贪污勒索, 户部拨十万两银子, 最后只有一千两真正用到了实处, 刚刚修好的佛塔,一场大雨过后就倾塌了一半,薛景发现太监克扣款银,写了封奏疏弹劾管事太监,管事太监对他怀恨在心,和钱兴联手,把自己的罪责全部栽赃到薛景身上。

而钱兴卖力为周太后隐瞒陵墓之事、陷害薛景,一半是因为当时他向嘉平帝举荐僧道惹怒了周太后,急于向周太后表忠心,另一半就是薛景弹劾的管事太监正好是他的心腹。

总之,一切都是钱兴的错,是那个太监为了讨好周太后诬害薛景,误导了刑部和大理寺。

随着御史综合所有人的供词抽丝剥茧地道出事情的真相,薛景的案子终于水落石出。

朝臣们为含冤而死的薛景掬一把辛酸泪,痛骂钱兴、管事太监等人的无耻下作,不轻不重地责备三法司官员几句,绝口不提周太后和嘉平帝。

很显然,周太后才是真正的幕后指使,她得知薛景竟然敢揭露自己的丑事,授意钱兴杀了薛景,并且要薛景永世不得翻身。嘉平帝可能并不知情,后来知道实情,薛景已死,为了母亲和皇家的名声着想,他帮着周太后隐瞒实情。

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三缄其口,就是因为他们发现钱兴插手案子,于是不敢深究,封存了所有案卷。

直到谢太傅捧剑入宫哭谏,弹劾周太后。

钱兴已经被贬去南京,相隔千里之遥,不过在场官员不用审问钱兴就能把实情才一个**不离十,他们甚至不需要派人去裕陵查看墓穴。

钱兴善于阿谀拍马,专门为嘉平帝和后宫宫眷做一些不光彩的事情,周太后的侄子当街打死人,案子就是钱兴压下来的。薛景得罪管事太监在先,又拿到裕陵图纸,冒犯周太后,钱兴自然不会放过他。

刑部尚书反应飞快,取下纱帽,跪地叩首:“臣疏忽大意,没能及时察觉钱兴那厮的险恶用心,致使忠良含冤而死,臣惭愧,请皇上治罪。”

事已至此,嘉平帝肯定要推出几个替罪羊出来安抚人心,薛景的案子已经传遍京师大街小巷,与其等着周太后和嘉平帝费心找人顶罪,他还不如趁机急流勇退,反正最多只是一个玩忽职守的罪名。嘉平帝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新君即位,首先要拿他们这几个阁老开刀,早点退出权力争夺,未必是坏事。

他跪下请罪,大理寺卿和都察院副御史等人也一起请罪。

重重帷帐之后,嘉平帝躺在软榻之上,头疼欲裂。

文书飞快记录在场诸人的供词,送到内官手中,内官掀开帷帐一角,递给罗云瑾,罗云瑾再送到嘉平帝面前。

罗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