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一曲
“麾下全是这种没骨头的废物,也难怪被我大夏打得割地求和!”将众位官员的表现全都看在了眼里,李德昭于心中暗自冷笑。
正如韩青所推测,此人是从长安城一路跟随李昇和杨旭的脚步,来到的定安县。
此人今晚的所有举动,也全都是蓄意而为。
其目的就是,尽可能地羞辱李昇,让大宋君臣明白,他们战场上丢失的脸面,休想靠小聪明再找回去。
此外,李德昭所怀有的另一个目的,则是了解永兴军路各地大宋官员的喜好、性格和能力,为接下来夏州的进一步扩张做准备。
反正,只要大宋不想跟夏州开战,他无论在大宋境内怎么折腾,大宋各级官员都不会拿他怎么样。
万一折腾出来的结果,让他的父亲李继迁满意,他还有可能早日被接回家,换他的兄长李德明去汴梁做人质。
而如果大宋与夏州之间的战火再起,哪怕他躲在汴梁太学里头,什么坏事都没干,面临的也是被斩首泄愤的下场。
赢了血赚,输了也不亏到哪去,如此便宜的事情,试问李德昭怎么可能不做?
而事实上,到现在为止,事态的发展变化,基本上都符合他最初的预期。
大宋永兴路的地方官员,果然像他猜测的那样,胆小,无能且无耻。明明是所有人一起被他打脸,却争先恐后想把自己摘出来,让右巡使李昇一个人承担屈辱。
大宋使者李昇,也果然像他猜测的那样,是个徒有虚名的绣花枕头。在大宋境内,连这点突发情况都应对得手忙脚乱,等到了夏州,面对巨大的压力,此人恐怕更是要进退失据。
唯一出现的偏差,就是有人及时拉住了杨旭的手臂,避免了事态扩大。
按照李德昭的设想,以杨旭的二世祖脾气,受到羞辱,肯定不会选择唾面自干。
而只要双方动起了手,自己就可以借机大做文章。
最好自己再被杨旭打上几拳,脸上带上明显的淤青,文章的抓手就更多。右巡使李昇,此番出使夏州的底气就更虚。
甚至他自己连汴梁都不用去,就能平安打道回府。
不过,古语有云,谋乎其上,取乎其中。这点小小的偏差,还在李德昭可以接受,并且可以修正的范围之内。
至于导致偏差出现的“罪魁祸首”,李德昭连多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
在来“偶遇”李昇之前,他通过自己的特殊渠道,将在安定县地界排得上号,并且今晚有可能出席酒宴的地方官员,早已经摸了个一清二楚。
名单里头,肯定没有刚才及时拉住了杨旭的这个年轻官员。
而从此人坐的位置来推测,其品级恐怕也是在场一众宾客里头最低的,甚至完全是个顺手拉来凑数的添头。
“在下倒是想跟杨翊麾亲近,但是无奈,杨翊麾对在下误会颇深,一见面就喊打喊杀!”背对着同行的两位文职,李德昭也没注意到二人发现韩青在场时的表情,只顾冷笑着跟吕行延、张威等官员撇清,“在下久慕大宋风雅,听闻这边包厢填词填得热闹,才特地前来向各位同僚讨教。又怎料到,好词没讨到一句,却差点儿讨到了一顿老拳!”
“误会,刚才全是误会。杨翊麾离开汴梁之前,估计还没听闻你已经被朝廷授予了官职,并且即将到太学就读。”明知道李德昭在拿话挤兑大伙,今晚做东的永兴军路转运判官吕行延,却仍旧试图“和稀泥”。
他久居官场,知道大宋无论如何,在最近两年之内,都不会主动跟夏州开战。所以,更清楚无论李德昭怎么折腾,朝廷轻易不会处置此人。顶多了申斥几句,或者降职罚俸。
而李德昭的前程原本就不在大宋,哪怕一路降到从九品,对其来说,都无关痛痒。倒是自己和今晚在座的官员们,会落下一个不会处事的恶评,多少年都难洗干净。
所以,对吕行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