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逆袭
为《烛》打起了call。
原因无他,职业影评人一看导演这个架势就是奔着奖去的,一看导演名字一查,影评人们都惊了一惊,没有想到这个看似默默无闻的导演,竟然拿到过这么大的奖项麽?整个电影看下来,就明白导演是干大事的人,不说剧情、角色了就是视觉上面,拿一个视觉效果大奖都是完全没问题了。
要说这个高清度,让人不由得怀疑导演是不是把宣传的钱都拿去卖摄影机了?整部电影根本没有修过什么图,反而因为这种粗糙而显示出了一种独有的韵、味。配乐水准也是极高的啊,再加上不错的剧情,又是一个悲剧的标配,新颖的手法加持,所有的影评人一瞬间就觉得,这部电影离拿奖就差个几个月了。
同样的,影评人们也对颂枝进行了一堆夸奖,她在《烛》里面的表现可以说是可圈可点,之前《逃离宝特》或有用力过猛的嫌疑,但是在《烛》里面已经完全找不到了,褪去了生涩,已经是能够完全驾驭角色的成熟演员了。个人特色对于演员来说是一个优点也是致命的缺点,个人特色太强,容易在一种角色的扮演上取得很高的成就,但是戏路很窄。颂枝的个人特色非常弱,她就是整个人都融入了角色当中,所有在《烛》中,大家甚至感觉不到一丝表演的痕迹,想的永远是澹台京而不是姜颂枝。
有些人需要很多年才能做到这一点,但是刚到二十岁的颂枝已经能够做到了。
让人不由得想起,有人说颂枝靠无河导演的传言来——但是要是知道,他们只是天才的导演遇上了天才的演员罢了。
一时间,关于《烛》的影评层出不穷——影评人热爱文艺片,因为文艺片有东西可写,角度度更加容易提出自己的观点来。
这群影评人成为了《烛》口碑逆袭过程中的一个助推器。
或许很多人并没有这么多的精细的分析,独到的见解,但是《烛》震动了他们,给了他们美的享受,那么《烛》就是好的电影的。
更何况还有澹台京这么一个盛世美颜,经过粉丝们的宣传,澹台京的动态图也吸引了一批颜党。
当然了,对于颂枝的女友粉们来说,这一次心疼得不要不要的,恨不得一天把澹台京的剧照拿出来看二十次。
大概就是“我刚刚恋爱了,脑公就死了QAQ”的悲伤感。
无论如何,在第五天第六天,短短两天时间里面,《烛》这个文艺片竟然取得了将近四亿票房的成绩,还有节节攀升的趋势,不少人甚至预测《烛》预计能够拿到十五亿以上的票房。
导演龙哥:……
我是不是多数了一个零啊……其实四千万票房咱们再等几天似乎就能够回本了QAQ
当然,不是了。
在龙哥终于想明白这是四亿不是四千万之后,高兴地都快哭了,毕竟,他是真心实意地想好这部电影扑街后他就去种田的……
四亿代表着什么,对于龙哥来说,就是能够继续当导演拍戏,就是剧组不用解散,就是能够坚持自己的梦想。
整个剧组都高兴疯了,本来以为解散在即,不少人都收拾包袱准备就等龙哥说散伙了——他们整个剧组的班底都是固定的,一直跟在龙哥身边,陪着他拿过奖的一支队伍,大家感情很深,都不想走,但是要是这一部电影扑街了的话,他们就再也没有资金了。
就是要梦想,也要吃饭的嘛。
这下好了,四亿票房,血赚啊!不光是不用散伙了,大家还能够得到奖金,喜大普奔喜大普奔。
导演龙哥给颂枝打电话,声音都哽咽了,“吱、吱吱,谢谢你!”
颂枝被他这一出煽情弄得有些不知所措,知道是因为票房之后,直接“切”了一声,“龙哥有点自信不好的,《烛》十五亿票房,稳稳地!”
龙哥挂了电话,嗯,吱吱高兴疯了鉴定完毕。
结果最后《烛》拿了十六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