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水泥产量没问题
生产,用最原始的立窑就产出了急需的简易水泥。
就算一部分生产线还利用不起来,46年的水泥总产量也能突破三百万吨,已经超过了华夏在42年暴出的229万吨的最高产量。到明年只需要改进一下水泥生产工艺,让所有现有生产线都满产,李衡就已经调整到了五百万吨的产量。这已经超过法国在二战前1939年的412万吨的产量了,更是超过了印度39年175万吨的产量,日本人在39年也不过只有669万吨的产量。
公路桥梁施工不是一年半年就能完成的,平均下来水泥供应还没问题了。
“民用建筑,尤其是住宅,大量采用木制,节省了水泥钢筋。新首都暂时出于探勘阶段,还不到大规模建设的时候,沿海的军事工事,我们也有计划的缩减,也不需要那么多水泥,这样一来,水泥供应还是相对充沛的。”去年年底,赵易就曾经算过水泥的供应量。
兴修水库和大坝以及各城市的基础设施才是钢筋水泥的消耗大户,人们提前猜测的军事设施反倒没有想象的那么费料。
不是节省,而是在规划中,海边的那些军事设施已经缩减了很多,并没有大规模扩建。
“沿海的工事,就现在而言,没有太大用途,建起来也很容易成为英法大口径舰炮的靶子。”赵易也有些无奈。这就是现实,没有足够的岸炮防御,对上经验丰富的英法舰队,只能被动挨打。
“与其建起来当靶子,还不如省下这笔费用好好装备军队,放英法军队进来,在陆地上狠狠的教训他们,让他们终生难忘。”赵易三人也只能化被动为主动,在近海拦截失败后,干脆放弃沿海的防御,依靠先锋军强大的陆军来扳回局面。
沿海工事也不是都不建,只是改明的变为暗的,全面防御改为重点防御,既能集中力量保住重点区域,又给英法留出入坑的通道。毕竟这是两败俱伤的最后一招,即使打胜了,沿海的繁华地区也容易遭到战争的波及,损失惨重。
但堡垒工事只是被动防御,对于东联国漫长的海岸线以及那大大小小的岛屿来说,先锋军这点家底全投进去也只是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还不如变为机动的进攻力量。
这种战略上的改变,让沿海军事工事缓解,才节省出了大量的钢筋水泥,可以投放在其他项目上。
“这点钢筋水泥产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有很多项目需要上马。”在一次私下聊天中,赵易却对李衡提醒道。
虽然对外宣称是调整期,但很多项目规划已经陆续上马。
没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形式,赵易三人却提出了一个十年规划,扎扎实实的在按照打造工业基础的路子在走。
不求贪快,赵易三人只求从45年底到55年建国十周年期间,打造出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
这对钢筋水泥的需求是海量的,就算是平摊到十年间,每年的需求也是惊人,更何况民间需求也在日益增长,这点产量也扛不住多久。
“现在我们能很快把水泥产量提高,是因为从德国日本等地搜刮的设备起了作用,但到了五百万吨想要继续提升就有些难度了。要么需要我们造新设备,要么进口新设备,或者技术升级?”赵易是希望最后一条能发挥更大作用。
“水泥的产量我不担心。”李衡没见过猪跑,最起码吃过猪肉,“新型的干法水泥生产技术说破了,也就是多了个悬浮预热和预分解核心技术。我虽然了解不多,但大致的原理还知道点。多做做试验,我想难度并不算很大,毕竟这个技术在五十年代就出现了。升级改造后,三到五年内水泥产量提升到千万吨没问题。再加上火山灰水泥的大规模使用,只要煤炭燃料能跟上,十年后产量再翻倍也没问题。”
“真没问题?”赵易有些摸不准,美国人在二战前的水泥产量不过也才两千多万吨。华夏后世水泥攀升到两千万吨时已经